麦收时节,大地流金。以昂首姿态阔步新征程的江苏,再次吹响奋进号角——
5月27日,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在南京召开。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部署,动员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的决定》。
江苏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挑大梁是必须扛起的责任和使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个多月来,全省上下坚持边学边干、边领悟边实践,扎扎实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高质量发展保持向新向好态势。
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实践路径已经清晰,关键在于见行动、看落实。这一周,全省各地秉持开放包容与共享共赢的理念,与海内外新老朋友携手共进,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
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德国是南京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南京多次赴德举办经贸交流活动。23日,“德国企业南京行”开放合作发展大会举行。多位德国世界500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高管等齐聚南京,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截至去年底,已有304个德资项目落户南京,实际利用德资21.7亿美元。会上,南京市市长陈之常以《志合越山海 携手促共赢》为题推介了南京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发出“与宁同行、深化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诚挚邀约。当前,南京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基础坚实、交通网络便捷、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良好等优势突出。对于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而言,南京无疑是值得长期投资、深耕的绝佳选择。
太湖之畔,“技术力”满满的盛会引来高朋满座。28日,2025苏州先进材料谷创新大会在苏州高新区举行,总投资超5亿元的苏州先进材料谷项目正式启动。根据发展规划,先进材料谷将与高端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新一代前沿材料产业基地、先进金属与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一道,形成“技术研发、中试转化、规模生产”全链条。
在项目集中签约之外,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底盘和全球竞争的焦点,新材料正以“颠覆性创新”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前瞻的战略布局和完善的产业生态,苏州定能凝聚政产学研多方合力,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加速崛起、引领产业跨越发展。
图片来源:无锡发布
20日至24日,无锡市市长赵建军率代表团来到柬埔寨访问,扎实开展经贸人文对接、推动境外园区建设。在无锡与柬埔寨的合作版图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最为耀眼的“明珠”。2024年,全区企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占柬埔寨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7.45%,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就在不久前,无锡(江阴)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直达航线开通,无锡往返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航线复航,该航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直飞西港的航线。此外,无锡市还与西哈努克省、西哈努克市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拓展交流与合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民心相通。一项项经贸人文交流成果,镌刻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无锡贡献”。
共达成意向订单总金额近8亿美元,创下历届新高!20日至23日,被誉为工程机械国际盛典的第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上,徐州“第一产业”再度迎来“高光时刻”。举办国际客户节,不仅是产业展示创新成果的窗口,也是推动国际化的“加速器”。当前,以徐工为代表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正加速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规模超1500亿元,自主可控率超91%,国际化收入占比42%。大国重器凭何勇闯四海、不断刷新海外客户对“中国制造”的认知?答案不仅在于多年深耕、厚积薄发,更在于持续开拓创新。
近年来徐州积极探索“新能源+工程机械”“人工智能+工程机械”“制造服务+工程机械”等发展路径,全力打造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高端人才、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三大高地”。随着敢于出海、擅于出海的实力信心不断增长,徐州造钢铁“巨无霸”正走向全球广阔天地。
图片来源:淮安发布
目光转向淮安。今年1—4月,淮安实际使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凭借开放理念、高效服务和创新模式,淮安正推动开放型经济“朋友圈”释放“强磁场”。政策层面,淮安出台《淮安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若干方式》,引导各县区、园区盘活存量基本盘,赋能经济发展。通过以产业链为核心的招商,淮安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等优质服务不断擦亮“诚意满淮、共创未来”招商品牌。利用台资是淮安开放型经济的鲜明特色。伴随着在淮台资企业发展壮大,“老朋友”持续加码投资,“新伙伴”也不断加入,隆扬电子等一批重特大台资项目相继在淮落地,进一步完善了淮安的产业结构。面对复杂环境和产业变革,淮安还将创新引资举措、精准招商及深挖台资资源,开放型经济“强磁场”将吸引更多要素与主体,共绘“淮”抱天下、共赢未来美好前景。
当前全球投资贸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市场空间广阔。今年1月至4月,盐城市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93.89亿元,同比增长338.3%,占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的21.2%。作为全国第五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盐城有序推进“1+4+N”载体布局建设,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现有跨境电商企业506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25家。去年盐城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94.9亿元,同比增长56.2%,占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0.7%。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独特区位优势,盐城与日韩两国开通常态化货机航班,成为长三角地区对接日韩的跨境电商关键物流节点。未来,盐城还将深化跨境电商监管改革、为相关企业提供更优服务,让跨境电商这一经济发展与外贸转型的“新引擎”输出更加强劲动力。
28日,宿迁举办以“聚势共赢 数启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运河电商大会。本届大会现场签约128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41个、人才科技项目3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3个、现代农业项目17个。“我们连续7年举办运河电商大会,变的是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不变的是亲商爱商的满满诚意。”宿迁市委书记盛蕾的发言引发会场内外嘉宾广泛共鸣。
“电商名城”已成为宿迁一张崭新名片——全市花木电商销售额在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家具行业网络零售额占江苏的七分之一;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3万家电商企业落地生根、集聚成势……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选择数字生态优良的宿迁,就意味着获得务实政策的加持、丰富载体的支撑,更能得到暖心服务的关怀。以城市为名、以运河为媒、以电商为约,敞开怀抱的宿迁正赢得更多青睐与选择,大运河畔汇聚起的共赢发展之势愈发清晰。
“三夏”人倍忙,仓廪尽丰实。勤劳的江苏儿女正一如既往躬身耕耘、奋斗不辍,在火热的夏季描绘热力十足的发展图景。
南京:
南京商业“版图”上新 消费市场活力升级
无锡:
无锡8企1平台获“国字号”荣誉 数字文化“出海”动能强劲
徐州:
全省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行走进徐州
常州:
常州发布服务青年科技人才扬帆行动
苏州:
苏州市研发机构服务企业数量和横向技术服务收入实现双增长
南通:
江苏省首批3家化工中试基地之一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开园
连云港:
港城实现中国生物航煤出口“破冰”
淮安:
2025淮安市大运河龙舟邀请赛暨文旅消费嘉年华活动31日开启
盐城:
一杆高尔夫“挥进”跨国朋友圈
扬州:
2025世界隐形冠军扬州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镇江:
全球近万艘巨轮用上镇江“节能桨”
泰州:
工业思维重构现代农业 全链升级深挖附加值 看泰州“一条鱼”能做几道“菜”
宿迁: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为儿童创造更有爱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