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风光,春分天气。江苏儿女挺膺奋进,阔步在喜人的明媚春色中。
苏皖两省同处长三角地区,都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18日,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省长王清宪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来江苏考察,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合作共赢,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陪同考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落实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这为苏皖两省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两省同志一致表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苏皖两省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一体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促进创新合作更深入、产业协作更紧密、公共服务更便捷,让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春潮拍岸,万物勃发。全省各地纷纷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上演一场场双向奔赴的美好,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澎湃活力。
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古城苏州,才智招揽与创新发展同向而行,真金白银与满满诚意持续“筑巢引凤”。近年来,苏州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上成果显著。36所高校、31.79万全日制在校生、10所异地高校分支机构,C9高校全面布局……这些亮眼数字,是苏州多年深耕教育的成果。16日,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教育变革拉开帷幕。省教育厅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厅市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人大附中苏州学校揭牌,苏州与22所国内知名高校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将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聚焦打造新工科、新生态、新机制、新人才,全力支持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校区。面向未来,苏州也拿出清晰“路线图”:《苏州市支持高层次青年人才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紧扣建设“青年创业首选城市”的定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面向全球实施“赢在苏州”青年人才创业行动10项具体举措。外界相信,这些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苏州对海内外青年创业人才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开放无锡,烂漫樱花见证纷至沓来的海内外青睐与合作——近日,2025无锡“国际月”暨无锡国际赏樱周如约而至,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挚亲新朋”再次来到太湖之畔,感受自然馈赠的春日律动和蓬勃向上的经济活力。19日晚,“无锡之夜”商务沙龙活动如期举办,为多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商协会、跨国企业代表等嘉宾搭建出一个自由交流、共谋发展的开放平台。诚如无锡市市长赵建军所言,近年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离不开广大外资企业特别是欧洲企业的鼎力支持和积极贡献。他表示,未来无锡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脚步不会停,将始终聚焦打造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目标,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培育根深叶茂的产业生态、营造鱼水和谐的营商环境、构建火热包容的创新氛围、厚植足额丰沃的要素土壤。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无锡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创新、引领发展,“投资中国包括投资无锡就是投资未来”作为外界普遍共识,有着充分说服力、充足生命力。
图片来源:徐州发布
高校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正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的徐州与东南大学紧密携手,合作能级再上台阶。20日,徐州市政府与东南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举行。徐州与东南大学渊源深厚、情谊绵长。此前,双方在产业科技创新、人才联合引育、医卫协同共建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本次签约,双方就合作引进产教研顶尖人才、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走向深入。当前,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地方所需与学校所长“双向奔赴”,定能让更多人才在徐州这片创新沃土上书写事业发展精彩篇章,校地共同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江苏各地始终牢记“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殷殷嘱托,不遗余力落实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作为全省科教资源最富集地区,省会南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20日,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紫金山实验室专题会召开,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年度重点任务。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全力攻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南京提出的六大任务,既有现实针对性,又着眼长远,既有明确分工领域,又注重融合、攥指成拳,再次向外界释放出走好求实扎实创新路子、让技术创新能力迸发出强大产业发展能力的明确信号。
17日,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在海州区调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工作。此次调研,马士光走访的企业涉及低空无人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制造领域企业,均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同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快速成长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马士光说,要下大气力打通制约创新链、产业链对接的堵点卡点,加速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更好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未来,瞄准“一批具有港城标识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重要目标,连云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将有更加强劲动能。
图片来源:扬州发布
创新应用场景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了真实的“试验场”“首秀台”,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抓手。20日,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创新场景发布对接会暨知名独角兽企业扬州行活动举行。现场发布44个场景机会、65个场景能力清单;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12个重点场景项目现场签约。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正是推动扬州创新主体培育方式由“政策输血”向“机会赋能”升级的重要体现。如何让新技术新产品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让好项目好企业从“种子期”成长为“新标杆”?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的表态令人振奋:扬州将进一步提升对接服务精度、拓展科创合作广度、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常态化梳理场景机会和能力“两张清单”,全程推进供需对接、场景打磨、项目服务,构建“科技攻关—场景验证—产业化应用”的良性循环。
生物医药是泰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17日,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主持召开生物医药产业链服务团队工作例会。医药企业走访工作方案,新项目招引导图和内生项目培育导图……今年2月,按照泰州市领导联系服务“四重”工作推进机制安排,生物医药产业链服务团队正式“上线服务”,近一月来已产出诸多工作成果。针对这一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姜冬冬也进一步要求,服务团队每一名成员都要更加自觉地做学习型干部,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专业能力,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行家里手,真正用“铁肩膀”挑起“重担子”。凭借日拱一卒的劲头与同向发力、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小阳春”值得期待。
看姹紫嫣红开遍,拥杨柳春风入怀。让我们奋斗的姿态更加高昂、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不负春光、不负今朝!
南京:
准备就绪!“南京魔方”开启巅峰对决
无锡:
新质生产力系列大讲堂第一讲聚焦人工智能
徐州: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激活发展新动能
常州:
常州全域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苏州:
计划三年培引5000名以上技术经理人
南通:
前两月外贸进出口增速领跑全省
连云港:
农产品产销踏上“高速路”
淮安:
拓增量优存量 抓变量提质量 金湖向着“工业产值超千亿”挺进
盐城:
大丰麋鹿北迁天津七里海——58头麋鹿开启千年生态溯源之旅
扬州:
积极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镇江:
出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泰州:
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加速“出圈”
宿迁:
高水平推进“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