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工办、省档案馆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新江苏客户端和中国江苏网联合承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支持的“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圆满收官。活动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不少革命后代纷纷推荐红色传家宝,现推出特别策划——“红色家藏”系列征集活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铭刻红色记忆!今日推出第九期。
两张老照片
宿迁市泗阳县李口镇南运河村86岁的老兵姜兆才,珍藏着两张两寸大小的老照片,一张黑白、一张彩色,边角微微皱起,纸张淡淡发黄。照片里的年轻军人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这两张照片是他年轻时主动请缨上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见证。
1953年年初,18岁的姜兆才参加团员代表大会,会上大家都在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他心里就决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抵御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新中国的安全。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会后,姜兆才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表。“如果美国真的打到中国来,我们都没有好日子过,我要挺身而出。”报名后的他也有顾虑,“前线危险,很有可能一去不回,我家里又只有一个兄弟,如何让父母同意?”几番考虑后,他请到村干部上门“做父母工作”,深明大义的父母同意了他上前线的请求。
1953年3月,姜兆才参加县里集训并通过体能高强度训练,不到一个月,他就被编入正式部队。1953年4月,他随军从镇江坐火车经辽宁丹东到达朝鲜。
进入朝鲜境内后,姜兆才被眼前的一幕幕震惊了。“出发前想过条件会很艰苦,但没想到这么苦。”他回忆,战士们行军途中碰到了极其恶劣的天气。“发大水,公路上的水都漫过了膝盖,只蹚着水往前走。”不止行进途中的路难走,休息时的环境也十分恶劣,战士们只能睡在路边。“雨布一铺,躺下就睡,哪管得了那么多。”长期潮湿的环境让他患上了痢疾,“半条命都快丢了”,后来在卫生员的救治下恢复了健康。
复员军人证明书
在朝鲜战场,姜兆才由于年纪小、个子矮没能上前线,起初的工作是在卫生营给伤病员打饭送饭。不久后他被整编入团,分配到警卫排警卫二班,给首长做警卫。“不能上前线肯定会有遗憾,我们当时血气方刚,都想到一线战斗,但军人就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服从组织的安排。”
即使做警卫工作,姜兆才没闲着,哪里有需要他就会第一时间补充过去。“当兵打仗就是要不怕苦,有人有需要,我就帮忙送送饭,有时候也会上山打打石头。”
姜兆才的纪念章
1955年,姜兆才从朝鲜战场回国,随部队来到河北省滦县驻扎下来,1957年复员后分配到无锡内燃机厂。那两张照片,黑白的是复员时拍摄的,彩色那张则是后来由照相馆翻印的。
后来,这两张照片一直陪伴着姜兆才到泗阳轧花厂工作,又回到李口乡南运河村任村支书。
86岁的姜兆才
“这两张照片记录了我作战时的所有回忆,在抗美援朝战场,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活下来非常幸运。”他常常将抗美援朝故事讲给家里的后辈听,“激战云山城、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我希望他们铭记前辈们的英勇付出,以战士们为榜样。”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