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藏︱家书传家风
2021-09-09 09:0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0
【字号:  】【打印

编者按: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工办、省档案馆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新江苏客户端和中国江苏网联合承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支持的“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圆满收官。活动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不少革命后代纷纷推荐红色传家宝,现推出特别策划——“红色家藏”系列征集活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铭刻红色记忆!今日推出第八期。

“元亮:星期天和你交谈中,了解到你近来学王杰政治觉悟有所提高,革命干劲更足了,又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练,体质也有所增强。你的进步使我感到特别高兴。当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就记下来了你带给我的高兴。日记中从你联想到今天的我国青年,有这样一句话:‘古谚说,后生可畏,看今天的青年,应当说,后生可喜!’”

家住南京浦口的孙元亮,珍藏着父亲孙仲康写给他的几封信。信中多是家常话,但父亲软语温言中的期望和要求却对孙元亮产生了极大影响。

孙仲康,1917年出生于四川资中县香炉山,中学时便追随八姑戈今参加革命活动。1939年12月,他又奔赴延安,准备抗日救亡,不料在途中染上痢疾,病重无法行走,遂被人送回。“没能站在抗日一线,但父亲的精神追求从未落下,他经常去重庆新华日报社阅读进步书籍。”孙元亮回忆。

1948年,孙仲康转入南京回龙桥11号邮政储金汇业局职工子弟学校任教。这所学校自1946年起就成为南京地下党秘密联络点,负责人朱启銮,是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中共南京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南京解放前夕,朱启銮带着有关南京城防部署的军事情报,秘密渡江北上,将情报送至合肥解放军渡江战役指挥部,为南京解放立下大功。“当时南京的一些地下工作者,都以教师职业为掩护潜伏,父亲也被组织吸收展开地下工作。”

因为思想进步、信仰坚定,1949年6月孙仲康由朱启銮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邮政储汇业局职工子弟学校,改名为邮电子弟学校,孙仲康担任校长。1956年该校转交地方管理,和回龙桥小学合并,改名为南京市回龙桥小学。孙仲康成为新回小的首任校长。

后排右四为孙仲康

“1953年秋季,我入学这所小学,正赶上父亲在学校进行教育试点改革。”当时孙仲康实行了班主任六年一贯制的改革试点,并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德智体美劳教育。

“我小学时期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红领巾路’。”孙元亮回忆,这条路从学校大门到教学大楼,长达几十米,每一块青砖都是同学们亲手铺下。各班在校园边角零碎地带都建有小花圃,通过学生动手劳动装点校园。

孙仲康写给儿子的信

“父亲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我和弟弟住校读书,每学期都会收到父亲的来信,父亲很重视对我们的教育。”1966年2月20日,孙元亮在日记中记录了父亲与自己一起讨论学习焦裕禄、王杰等先进人物的心得体会:

“父亲说,焦裕禄同志那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和他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都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我们做思想工作一定要虚心,因为帮助别人也是同样改造自己。只有诚恳地做工作,才能做好别人的思想工作。要想自己帮助别人的话不成空话,就要有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基础。”

……

1966年8月2日,孙仲康不幸溺水去世,生命定格在四十九岁。然而他写给孩子的一封封家书,与他们的一次次思想交流,却在他们心中树起了标杆。这些信件是父子间的情感纽带,更是家风的传承,是教育子女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