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馆藏珍品,感怀先辈初心!“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获革命后代点赞
2021-05-07 15:4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0
【字号:  】【打印

一件件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红色基地馆藏珍品,于历史褶皱中再现了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与细节,穿越百年风云激荡,依旧承载着如山的重量。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工办、省档案馆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新江苏客户端和中国江苏网联合承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支持的“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江苏省百件红色基地馆藏珍品征集展示”活动自上线以来,江苏各地红色展馆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有45家提供馆藏线索。已报道的33篇馆藏故事,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看馆藏、学党史的热潮,也勾起了馆藏主人的后代们对先辈的深切怀念。

周恩来的曾侄孙女周婧祎

第13期稿件《上锁的神秘箱子,装着人民总理的“最高机密”》,最让周婧祎印象深刻。这只行李箱陪着周恩来跨越千山万水,斡旋于世界外交舞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也见证了一个大国总理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真情。作为周恩来的曾侄孙女,装着破旧衬衣的钢纸箱让周婧祎想起了爷爷周尔辉曾说过的故事。“太爷爷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家人。1954年,爷爷就读的学校取消供给制,实行助学金制度,太爷爷知道后不让他申请助学金,自己承担了所有费用,为的是不给国家和人民添负担。后来爷爷在北京读书工作,穿的也基本是太爷爷改过的旧衣服,不会因为是总理亲属有特殊待遇。”

通过爷爷一次次的讲述,周恩来给晚辈定下的“十条家规”也牢牢印在了90后周婧祎的心里。“不允许家人享受特权、万事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是家规的核心内容。在我成长过程中,爱党爱国爱人民一直是最重要的底色。我也一直被教导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以总理的亲属后辈身份谋求特殊照顾,这些都是太爷爷对亲属的严格要求。”

刘毓标赵倩全家1960年在南京拍摄的合影,后排右一为次子刘华明

馆藏文物凝聚着熠熠生辉的家国情怀,也寄托着革命烽火中的绵绵深情。两本封面磨损、纸张泛黄的特殊日记,记载了开国少将刘毓标和夫人赵倩坚定而动人的革命恋情。刘毓标次子刘华明从女儿的微信分享中,看到了第17期稿件《战地日记上的最深情话: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通读完这篇精炼的千余字报道后,勾起了他对父亲母亲的回忆。“我母亲的这本日记本是他们的定情信物,真实反映了他们相识、相爱的过程。”刘华明说,稿件再现了父母当年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刘毓标少将和夫人赵倩不会因为共同的信仰而相遇,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在战争的年代,他们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把儿女私情置于家国之后。”

刘华明手书的“刘赵家风”

“我们家有个八字家风和六句家训,其中八字家风是:真诚、仁爱、勤廉、坚毅。”曾任南京财经大学纪委书记的刘华明说,父亲刘毓标和母亲赵倩不仅给了自己生命,更是用言传身教来培育子女。“父母给我们的家风熏陶,是最宝贵的遗产。”他表示,作为英雄后代,理应珍惜父母的奋斗成果,让新中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发展得更好,让更多后人知道那段峥嵘岁月。

第26期稿件《进攻在前!为人民立功!一张党员证映照铮铮初心》,讲述了一张临时党员证陪伴新四军老战士沈华庭,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承载着他出生入死、为人民立功的不变信仰。在沈华庭之女沈艳看来,这张党员证既是身份的证明,更承载着党的职责和使命。在沈艳的记忆里,父亲在世时常跟她讲起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父亲应该也希望可以通过他讲述的历史,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铁军战士’。”

沈艳与父亲沈华庭的合照

2007年,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之际,沈艳向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捐献了包括父亲的临时党员证、浸染先烈鲜血的丝巾等在内的75件文物。谈起“百件馆藏百年芳华“系列报道,曾任江苏科技大学办公室老师的沈艳认为,红色馆藏背后的故事可以让年轻一代看到历史最真实的内容,让其间力量直抵人心!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苑青青 李梦迪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