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月飞 顾敏) 11月1日晚,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总决赛圆满落幕。这场比赛不仅决出了竞技冠军,还在另一场“看不见的比拼”中交出满分答卷——通过绿色办赛、接受减碳量捐赠,成功实现碳中和。
赛前,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致函“苏超”组委会,建议通过公共机构碳普惠减碳量中和总决赛产生的碳排放。组委会立即响应,一方面采取倡导观众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简化氛围布置等节能降碳举措,一方面提交了包含观众出行住宿、场馆能源消耗、现场耗材垃圾产生等近百组数据,供碳核查使用。
根据《江苏省公共机构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碳中和实施指南》,来自苏州市计量测试院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核查团队经现场核查等方式确认,总决赛共产生1163.59吨温室气体排放量。“核查类似审计,主要从活动数据、方法学、碳排放因子选择等方面进行核实。”碳普惠核查员蒋建林说。
作为赛事碳中和综合评价与鉴证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全程监督总决赛期间碳排放核算情况、第三方机构核查报告、用于注销的江苏碳普惠减碳量来源及注销情况,鉴证并出具碳中和证书。“这一鉴证服务不仅提升了赛事碳中和承诺的公信力,也为赛事品牌注入绿色价值,推动体育赛事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北京绿交所董事长王乃祥说。
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湧啸代表全省公共机构,向省体育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都永刚递交由北京绿交所鉴证的碳中和证书,捐赠1163.59吨碳普惠减碳量,中和总决赛。
上述减碳量全部来自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个人用户和公共机构捐赠,后者捐出的1162.80吨中不少来自决赛参与方泰州市。“通过捐赠实现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展现了公共机构推动绿色发展的使命担当;能用这种方式为家乡队助力鼓劲,也深感自豪。”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处长曹睿介绍,捐出的减碳量来自泰州市公共机构光伏项目,仅去年该市就新建相关项目37个,年降碳4605.6吨。
个人用户捐赠0.79吨减碳量,有66.35千克来自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汤志豪。“球票没中签,能这样参与总决赛、参加节能减排也很高兴。”汤志豪两个月前通过学校宣传注册加入碳普惠平台,看到平台号召中和总决赛,他把通过步行、乘坐公共交通等方式累积的减碳量全部捐出。
江苏有学校等公共机构近3万家,用能人员约2000万。蔡湧啸表示,2024年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启动公共机构碳普惠活动,期待通过这次中和总决赛,助力“苏超”产生更好社会效应,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碳普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