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轮驱动”看江苏经济势能
2025-07-25 07:4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王梦然 许愿

盛夏的江苏,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商圈人头攒动,夜市烟火升腾,“苏超”第二现场的呐喊声、碰杯声此起彼伏;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跨境电商仓库内,宠物用品、户外装备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全球各地;港口码头,吊装臂不停运转,满载光伏组件的货轮不断启运……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共同勾勒出江苏上半年经济“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鲜活图景。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多重挑战,江苏积极扩内需、抓项目、畅循环,以“快人一步”的政策举措畅通经济循环,不断增强发展韧性。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省实现社零总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5%;进出口总值达2.8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内需与外需“双轮驱动”,推动江苏经济稳健前行。

底盘稳——内需发力延续向好态势

上半年是“两新”政策全面落地的关键期,江苏精准施策,一场以“国补”为支点的消费浪潮焕发市场活力。

“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我们突出‘惠民生’这个关键,扩大补贴范围,优化补贴流程。”省商务厅运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省在“国补”基础上加推32类“省补”产品,开放云闪付等多平台立减模式,带动销售飙升。今年1—6月,江苏汽车、家电、3C数码、家居四类商品合计零售额达3857.2亿元,同比增长9.5%,为内需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接续“以旧换新”的火热势头,5月10日开赛的“苏超”,如一匹拉动消费的“黑马”,为拓展内需踢出一记“旋风球”。

省商务厅数据显示,6月14日—15日举行的“苏超”第四轮5场比赛中,主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销售额较上个周末增长48%,客流量增长43%,印证了赛事的消费拉动效应。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江苏人的“周末日常”,“跨城引流”不断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再升级。

赛场输赢之外,文旅皆是赢家。徐州博物馆特展参观人数同比增长380%,宿迁“穿越楚汉”演出收入增长217%。网友玩梗“借笔画”等互动话题播放量破110亿次,带动上海、浙江等外地游客主动参与,形成独特的“情绪消费”转化链。

如今,全省13市联动推出“全域主场”策略,淮安人造草坪企业订单激增,赛事直播平台累计触达数亿人次。“赛事+”融合创新,让“苏超”不仅直接拉动5—6月消费,更通过政策协同、产业联动,形成长效闭环。据预测,全赛季将创超3亿元效益,为“体育驱动内需”提供样本,也为巩固江苏“消费压舱石”注入动能。

步伐实——重大项目引领增长提速

重大项目正成为江苏撬动增长提速的核心杠杆。其中,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纽带的外资重大项目,更是在这片开放热土上释放出澎湃动能,有效链接全球资源与本土市场。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球食用菌技术领军企业施尔丰(Sylvan),在淮安建设亚洲首家、全球最大的现代化菌种繁育中心,填补国内中高端菌种研发生产空白。今年1月,美国KKR集团启动对施尔丰的股权投资,5700万美元外资到账后用于施尔丰亚太区研发中心建设。

这样的外资项目落地与发展并非个例。今年上半年,我省到资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达12个,新增入选全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3个,累计达17个,居全国第一。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江苏聚力打造引资强磁场的持续努力。我省办好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打造高水平引资平台,同时,加大利润再投资挖潜力度,把握外资利润再投资新政策红利,做好重点企业挖潜对接,并稳步扩大股权投资,帮助74家有意向的企业精准对接境外主权基金、吸引优质股权投资,强化项目落地保障。

外资重大项目的蓬勃势头,是全省各类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的生动缩影。位于苏州的松下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新工厂项目现场眼下一片火热,400多名工人在幕墙吊装、机电安装等工作岗位上忙碌……为适应高性能半导体市场的发展需求,企业新建了半导体封装基板材料及高信赖性无卤基板材料的生产工厂,项目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度正式投产。这一布局既是外资加码江苏、深度融入本土产业链的体现,也彰显了重大项目对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截至6月底,274个计划新开工的省重大项目已开工226个,开工率82.5%,超额完成任务目标,50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607亿元,完成率55.3%。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让优质资源保障优质项目,为稳投资、稳增长增添动能。

循环畅——内外贸联动增强韧性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江苏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内外兼修、“双线”破局,不仅稳住外贸基本盘,更在变局中锻造出强大韧性,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牙刷之都”——扬州杭集镇的工厂车间里,机器声再度密集响起,全球每3支牙刷就有1支产自这里。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连续16年为沃尔玛供货,却在今年遭遇美国订单停滞的困境。“得益于外贸优品振兴计划,企业顺利对接永辉超市,仅用一周完成产品包装、宣传物料的本土化改造,牙刷、牙线迅速登陆国内、省内多个门店。”公司事业部总监穆龙生介绍,企业积极拓展巴西市场,不久前斩获500余万元订单,生产线、业务线全面恢复运转。

这种出口转内销、开拓新兴市场的“双线”策略,成为江苏外贸企业破局的典型路径。在全球贸易壁垒加剧的背景下,“外贸优品中华行”首场活动落子江苏:商务部牵头组织京东、永辉、淘天等80余家头部采购商,省商务厅同步联动200余家专业采购商,与220多家外贸企业面对面对接,不仅当场签下920万元订单,更是通过“急速上架”“0元入驻”等绿色通道,推动88家企业“丝滑”接入国内电商平台,实现内外贸市场的快速切换。

摆脱单一市场依赖,江苏正以多元布局打开外贸新空间。从传统纺织到高端制造,企业借政策东风与平台之力破浪前行:镇江金之泰纺织通过展会与B2B平台,将业务拓展至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非美地区业务增长超20%;江苏瑞铁轨道装备对非洲出口额激增412.4%,整车首入坦桑尼亚;无锡全裕电子锂电池出口欧洲30余批次,出口额超去年全年……南京海关数据统计,上半年,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9万亿元,增长9.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5100亿元,增长21.8%。

物流通道的升级,让江苏拓展全球“再提速”。4月,无锡开通“中吉乌”铁公联运班列,构建苏南至中亚新通道,光伏组件等货物运输成本较全程铁路降低10%;5月,盐城“空空中转”多式联运启动,跨境电商商品通过无缝转运,单票物流成本直降三成,显著提升跨境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从外贸优品转身国货精品,从单一市场迈向全球版图,江苏以“内外联动、双向赋能”的循环之畅,在复杂形势中闯出一条新路,让“江苏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攀升,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