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冠英 张宣 杨频萍)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江苏取得历史性突破,有3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是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主要完成人为杜灵杰教授,主要完成单位为南京大学。这项科学进展的贡献,在于自上世纪30年代引力子概念提出以来,人类历史上首次观测到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
“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主要完成人为王殳凹、王亚星和欧阳晓平,主要完成单位为苏州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和湘潭大学。王殳凹、王亚星为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这项科学进展,通过创新设计,将核废料中锕系核素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持久电能,实现变废为宝。
“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主要完成人为王涛教授,主要完成单位为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韩占文认为,这项科学进展创新性地探索星系中心黑洞质量与星系冷气体含量之间的关系,向着解开星系生死转变之谜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已成功举办20届,成为盘点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年度成果的重要品牌活动。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
据统计,2015年度至2024年度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江苏共有8项科研成果入选。最新遴选结果表明,江苏基础研究厚积薄发、成果喜人。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去年省政府设立24.8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推进省“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加快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省基础科学中心运行,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余项、居全国第一。今年,江苏将继续大力实施“1820”基础研究策源行动,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建设、推动三大省基础科学中心能级跃升,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新闻链接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
○ 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台
○ 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
○ 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
○ 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
○ 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
○ 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
○ 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
○ 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
○ 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