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韵晗
本报通讯员张慷戴国佳王强
3月是水的“纪念月”。丰富多彩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让水资源保护与节水观念深入人心。近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2024年我市累计完成10例水权交易、1.58亿立方米交易量,为全省交易类型最丰富、交易总量最多的城市,交易量占全省总量的80%。其中更有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句容发电分公司与南热电厂达成的全省首单跨市用水权交易,为区域和企业的跨地区用水开拓新的可能。
跨市交易“破冰”
市场配置水权新模式逐步建构
水权交易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对水资源的使用权进行合理分配与流转的经济活动。句容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魏国佳介绍:“我们会对全市农业、工业用水户依据用水需求进行测算,进行取用水许可量的规划分配,再根据它们每年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整。”
2024年,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句容发电分公司就面临着水不够用的情况。作为江苏区域装机容量最大机组的火力发电厂,华电句容公司处在苏南的用电负荷中心,在苏南地区能源保供工作中承担着支撑和兜底作用。去年,企业的能源保供任务加重,发电量同比增加4.6%,而此时厂内2台发电机组正经历大修,导致企业当年的实际用水需求较计划多了近1亿立方米,与丹徒区水利局达成8000万立方米水权交易之余,仍有2000万立方米的缺口。
这2000万立方米的缺口,成了企业与镇江、句容两级水利部门共同的难题。句容市水利局为帮助需水企业解决空间、时间及供给量和需求量匹配难的现实问题,开展“红娘式”牵线。“首先对全市水资源现状、分配、用水以及许可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优选出其中最具交易条件的企业。若无合适的企业,则根据年用水情况,考虑预留水权。”句容市水利局水费管理所所长王强告诉记者,“在全市均无用水指标时,再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全市、全省取用水户,寻找合适的‘卖方’。”
尚有用水余量的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就这样在政府的“搭台”下与华电句容公司牵上了线。双方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达成用水权交易,水量2000万立方米,交易额10万元。这也成为全省首例跨市区域地表水用水权交易,让“远水”解了“近渴”,水资源流向了最需要、最能发挥其价值的地方。
节水成果显著
“水流动”带动生态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江积极开展水权交易的改革与探索。2021年,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与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完成当年首单破百万水权交易项目;2023年句容市取水计划余量1800万立方米与华电能源有限公司的水权交易,是全省首单政府有偿出让预留水权交易。《镇江市加快推进水权交易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印发与市级水权交易平台的建设完成,也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有益经验。
2024年,我市还完成了一笔跨行业用水权交易。句容市北山水库管理所(北山灌区)与句容市工艺织造厂交易水量21.6万立方米,交易期限5年。镇江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处处长张慷告诉记者,新企业落户时,如遇市域内用水指标有限,难以支持新企业取用,其取水许可量需要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行业节约出的用水量进行水权交易取得。
这份“节约”,如何实现?“水权交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华电句容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权交易的市场化配置目前还在起步阶段,水权的购入或卖出价格并不夸张,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市场交易活动正从多方面刺激和鼓励企业开展积极的节水工作。
如华电句容公司积极实行三级节水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句电公司创建节水型企业工作方案》,完善了《计量管理》和《节能管理》等标准,并积极探索新节水技术,采用高位收水冷却塔,闭式循环冷却供水系统。据计算,企业单位发电量取水1.54m^3/MWh,优于国家标准,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8.45%,高于发电行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标准水平97%,在2021年就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农业节水“筑基”
灌区改造托举粮食安全新高度
而农业用地的节水尝试,有对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的提升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末级渠系建设的大力推进等。近年来,镇江市系统推进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实施完成了以句容市北山、赤山湖和丹徒区长山三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为重点的建设任务,正在开展新一轮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加快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并开展农业用水定额测算课题研究,制订市级用水定额等工作,农业节水工作各项指标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还在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和流程的进一步规范,对工业、农业用水的实时监管监测也在逐步完善,通过水权交易促进提升企业的节水积极性,让水权的合理配置,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高效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