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琼霞 本报通讯员 黄万正
近日,在位于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的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化工”)草甘膦厂区西北角,一幢“五层建筑”——全新的1#定向转化装置焚烧炉正式进入高温烧炉阶段,为月底正式运行做好准备。
原焚烧炉已使用十余年。因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未能达镇江市排放大户A级排放标准及启停炉期间CO排放不稳定,2024年12月,江南化工投资3482万元启动改造项目。今年2月下旬,焚烧炉装置主体建设完成。
改造让江南化工还收获了一个惊喜:2025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报正式启动。镇江经开区生态应急局将相关信息及时告知辖区企业。江南化工安环部副经理曹友丹主动联系镇江经开区生态应急局污染防治科科长陈诚咨询相关事宜。
2月19日,收到申报提醒;2月22日,申报材料第一次完成提交;3月3日,申报材料完成修改并再次提交成功。“特别是在收到专家修改意见后,我们会同企业工作人员对照相关规范仔细梳理并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确保符合申报要求。”陈诚介绍。
目前,江南化工关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申报已通过省级认定并进入中央专家评审阶段。“下一步我们还会帮助企业申报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陈诚说。
同样为镇江经开区服务工作点赞的还有江苏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斯瑞”)安环部负责人周健。作为2022年镇江市重大项目金斯瑞生物科技服务外包扩增项目的组成部分,金斯瑞药物研发临床转化中心项目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
与以往项目相比,该项目换风量及废气排放量均有增加。2024年12月,经第三方机构推算的项目VOC排放总量超出区域承载能力,项目提交的环评报告未能通过批复。今年1月初,周健通过镇江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联系到生态应急局,告知企业环评批复难题。自此,周健与陈诚的微信沟通“异常频繁”。
联合企业重新梳理VOC排放总量,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金斯瑞的环评难题快速得到解决——1月中旬,企业再次提交环评报告;2月中旬,专家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往项目现场,现场评审一次性通过。
“这期间我和陈诚总共见了一次面,可以说是‘最多跑一次’。”周健说。
无论是助力江南化工申报专项资金“快速推进”,还是让金斯瑞“最多跑一次”解决环评难题,都是镇江经开区坚持答好生态卷、下好服务棋的生动写照。
镇江经开区生态应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应急部门始终坚持在抓好生态环保工作的同时,深入践行“为民办实事、为企解难题”,以精准服务为企业持续输送养分、补充活力、增添动力,实现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双优化”。
2025年,镇江经开区生态应急局推出“应声达”安环服务品牌,秉承“有求必应、赋能发展”的理念,强调普法式执法与前置服务结合,通过严格执法计划、首违不罚、联合检查等方式,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同时通过总量审批、减排潜力挖掘、项目落地指导等前置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