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黑发银发携手绘“疆”来
2024-11-26 09:20:00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方良龙

“4400千米之遥的跨越,怀揣援疆情,用热爱筑梦‘疆’来,用执着扬帆启程,为草原送来春风……”在西北边陲的天山脚下,由镇江对口援建的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的校园内,景墙上由镇江第一、第二批援疆教师集体创作的诗歌《援疆,一路生花》激情洋溢,尽显担当。

金山实验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121名,共有27个教学班。今年8月,镇江第三批24名教师来到该校,续写教育援疆故事。来自扬中市同德中学的陈道平老师是其中的一员。

陈道平有着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他从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起居入手,主动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每次与学生交流时,他总是拿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们向他反馈的问题。“我希望发扬‘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学生求真、务实、至善、至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陈道平说。

教育援疆是镇江援疆工作的品牌工程。如何进一步拓展教育援疆的深度、广度与厚度?今年镇江首次派出21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银发教师”来到新疆,其中10名在金山实验学校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

现年62岁的正高级教师颜小虎,是此次“银发教师”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这也是他第3次援疆。“新疆的孩子很可爱。我感觉之前援疆时间很短,退休后正好有了更多的时间。”颜小虎告诉记者,带着老伴来到师市后,他担负起了3个九年级毕业班的物理学科教学,“援疆一定不能白来,要把我们的余热发挥到极致。”

班上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弱,颜小虎编写适合新疆学生学习的教案,带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短短两个月,班上不及格人数锐减,考高分人数增多。“颜老师来之后,他的这些教学方式以及他上课的氛围,让我爱上了物理。”金山实验学校学生九年级学生罗清源说。

“很早就有援疆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机会成行。”镇江市第四中学原校长,同在金山实验学校援疆任教的孙洁梅有着一份割舍不掉的新疆情。今年8月,60岁的她从镇江来到可克达拉,发挥余热重新站上了讲台。

孙洁梅担负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每天一大早到校,中餐自带饭菜解决,晚上辅导晚自习至10时。每天忙碌而又充实的她,感觉找回了自己的青春。

说起自己的几位“师傅”,金山实验学校青年女教师邢方圆快言快语:“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来到新疆服务我们这边的孩子,这种奉献精神让我动容。每位师傅都特别热心、耐心,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他们与孩子间的相处之道也让我深受启发。在师傅们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在刚刚结束的师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

“银发教师都以极速克服时差、气候环境等因素,融入当地的教育教学团队。”金山实验学校副校长、同为镇江援疆教师的石颖说,教育援疆的目的是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学校组织青蓝工程结对,持续开展镇江教育援疆人才“一带一”(一师带一徒)“一带组”(整个学科组、备课组)“一带特”(带出特色项目)的特色做法,让当地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目前学校的师徒结对率达100%。

这一创新工作模式带来喜人变化。镇江援疆团队和当地教师优势互补,互融共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教师在兵团、伊犁州、师市举办的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校还获批班主任名师工作室。

镇江市援疆前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实施师市教育提质三年行动,镇江在江苏首创“名校长+优秀中层+骨干教师”这一“组团式”援教模式的基础上,今年8月创新性推出“银发教师”援疆计划,面向全省招募优秀退休教师援疆。除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也在着力推进,逐步完善“全链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师市教育事业不断攀升。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