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庆庆 辛正
市民周允仁日前来到镇江市慈善总会,希望将一面写着“仁济天下、大爱无疆,救助生命、造福苍生”的锦旗交给中华慈善总会。“真心感谢中华慈善总会给我家小天天5万元救助款。”今年3月,中华慈善总会来镇调研指导慈善工作,不仅对镇江“家门口慈善”服务予以充分肯定,也为困难群体带来更多慈善资源。
为适应新时代慈善事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去年5月,镇江推出“家门口慈善”服务,全力推进社区慈善创新发展,以此推动全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探索‘家门口慈善’服务,为‘大爱镇江’释放城市温度,用爱心善举点亮了‘大爱镇江’精神地标。”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
延伸触角,温暖就在家门口
“我有一个愿望,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和一张书桌。”小天天是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三年级学生,其父身患重病,全家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家人蜗居在一间不足22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润州区金山街道京畿路社区慈善社工室得知小天天的“愿望”后,依托“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募集资金,仅用数天时间就募集到善款1.76万元,帮助小天天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是“家门口慈善”服务载体之一。镇江市慈善总会会长李国忠说,“家门口慈善”服务的核心,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精细管理、优质服务。
“家门口慈善”服务以村(社区)慈善社工室和“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为载体,构建起“慈善+社工+志愿者+网格员”四位一体协同帮扶救助机制,以及1个困难户由“1名党员+1名网格员+1名志愿者+社会力量”参与的“1+3+N”的服务专班,将慈善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家门口慈善”服务接地气、受欢迎,省慈善总会认为,镇江推动“慈善+社工+志愿者+网格员”的协同帮扶机制是社区慈善的好形式。镇江市“家门口慈善”服务项目负责人刘卫华说,“家门口慈善”实施以来,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59件,解决或基本解决1847件,占99%;组织志愿者服务1613场次,实施各类项目136个,支出帮扶资金2800多万元,受益群众1.87万人次。
凝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去年5月,扬中市三茅街道某村施大龙(化名)夫妻二人均患上癌症。该村慈善社工室立即在“幸福家园”平台发布信息,10天时间募集资金就突破10万元,捐款人数达700多人。
爱心善举不只个人可为,集体力量在“家门口慈善”中也得到充分体现。京口区正东路街道酒海街社区党委书记卜美琴说,去年8月,在一次安全走访中,了解到古通巷近20户居民仍使用瓶装液化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后,社区慈善社工室多方牵头协调,在燃气公司、市政设施处、市总工会、市区两级慈善组织等共同努力下,一举解决了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和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网络募捐”“指尖公益”在镇江渐成时尚,蔚然成风。今年9月5日是第九个“中华慈善日”。镇江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迟永普介绍,8月29日至9月9日,全市共发起4493个“一起捐”小队,网络募捐达到3144万元、19.96万人次参与,捐款人数达15.34万人,较去年增加5万多人,人均捐款位列全省首位。
目前,镇江市所有镇(街道)均建成慈善社工站,做到一体化实质性运行,50%的村(社区)建立了慈善社工室。全市710个村(社区)“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部建成,实施420个项目,筹资1610万元,6.41万人捐款,3.1万人受益。
政策护航,构建普惠“大慈善”
“我在村里残疾人之家上班,每年有6000元收入。这要感谢镇‘家门口慈善’服务专班对我的帮扶,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11月3日上午,句容市白兔镇行香村后颜村组身有残疾的村民胡月娥开心地说。
在镇江,像胡月娥这样享受“慈善福利”的还有许多。2021年,镇江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机制,全面增强基层兜底服务和综合服务能力。2023年3月,镇江市民政局、慈善总会出台了《关于推进镇(街道)社工站与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要求按照“阵地整合、服务融合、资源聚合”的目标,推进社工站和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
今年,镇江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慈善创新转型,全力打造“家门口慈善”服务品牌的实施意见》,先期在15个镇(街道)、30个村(社区)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试点,明年将把“家门口慈善”打造成全市域慈善服务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