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韦 张洁茹
烟花三月,柳影拂动运河水,扬州再次迎来“奔跑的时节”。3月30日,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3万名跑者沿着21.0975公里的“流动文化长廊”突破自我、乐享运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曾六度解说“扬马”,他连年感叹:“扬州是一座经得起航拍的城市,是一座经得起细看的城市,更是经得起审美、经得起回味的城市。”当城市马拉松面临“千赛一面”的焦虑,“扬马”何以提升其“显示度”?如何印证“经得起审美”的城市传奇?又给城市带去怎样的延伸美学?
奔跑中的美学速写: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前世今生”
“选手穿着非常漂亮的衣服,就像流动的美丽花环围绕着文昌阁”“扬州是大运河沿线‘含诗量’最高的城市”……今年再度担任“扬马”赛事直播解说嘉宾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金句频出。从充满创新活力的广陵新城出发,途经东关古渡码头,在沐浴文昌阁的晨光、吹过汉陵苑的汉阙遗风后,选手们最终奔向明月湖畔的现代建筑群。不少“扬马”选手表示“自己是为扬州的文化与美景而来”。
“太美了,一路上我都边跑边拍,生怕错过任何一道风景。”在赛事终点,首次参加“扬马”的浙江选手汪先生拿起手机与记者分享自己沿路捕捉到的美景,其中不乏气势雄伟、雄踞蜀冈之处的栖灵塔,风铃摇曳、守望古城街巷的四望亭……多次参加“扬马”的资深跑友许女士对各届赛道如数家珍:“依稀记得十多年前,赛道终点在新北门体育场。现在改到了明月湖,湖光映着高楼,美得很有层次。每跑一次,我对这座城市又多爱一分。”
在国际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变多、品质趋良的发展态势下,“扬马”如何提升“显示度”、彰显独特性?扬州市体育局局长王雅静给出答案:文化。“文化是贯穿‘扬马’的灵魂。扬州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从赛事举办之初,我们便充分利用扬城历史文化的馈赠,着力打造现代景观,在赛道上串联起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她说。
谈起对赛事的感受,此次刷新赛会纪录夺冠的肯尼亚选手亚历克斯·恩齐奥卡·马塔说:“这场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赛道沿途既能看到古城墙,又能经过现代大楼,扬州的城市规划令人赞叹。赛事组织的专业性、志愿者的贴心服务,都让我意犹未尽。”
奔跑中的美学图谱:解码“古今辉映”的城市叙事
为何一条马拉松赛道能让跑者和专家共同“沉醉”其中?答案藏在扬州“古今辉映”的城市发展逻辑中。
回溯2006年举办的首届“扬马”,选手从鉴真纪念广场出发,在扬州城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之间突破自我;2012年,随着扬州向东部片区发展,“扬马”从广陵新城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启程,途经多个东部地标性建筑,并将古运河畔的蜿蜒行路首次划入赛道;2023年,“扬马”的运河基因愈发明显,起点设在了京杭大运河畔,终点则移至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所在的三湾公园;2024年,“扬马”赛道再次焕新,途经6处名胜古迹与6个A级景区,跨越京杭大运河与古运河双重水系,最终指向秀丽的明月湖畔。这条贯穿古今的奔跑线路几经变化,循的是城市推进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以及生态宜居名城建设的稳固步伐。
“扬马”路线历经4次重大调整,恰与扬州“古今辉映”的城市发展轨迹深度吻合。“赛道的调整不仅为满足竞赛需求,更是城市发展的展示,我们要让跑者用脚步读懂扬州的前世今生。”多次参与“扬马”赛道设计的扬州市体育局副局长乔志刚坦言,线路设置既立足传统景观体育的特色,又充分兼顾扬州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变化。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是本届“扬马”的一大亮点:赛事首次推出“寻迹”实时追踪系统,参赛选手的亲友通过官方小程序可即时查看选手定位、分段配速及完赛预估时间;组委会启用人脸识别核验终端,维护赛事公平性;相关APP为选手智能规划物资领取路径、推荐最佳集结路线,赛后一键生成离场导航;选手完赛后可免费领取AI生成的动态参赛短片……从身份核验到轨迹追踪,从智能导航到影像留存,数字化技术贯穿赛事全周期,推动“智慧扬马”迈入精准化、互动化的新阶段。
奔跑中的共荣美学:编制城与赛、城与人的“进化密码”
当跑者的脚步叩击扬城大地,这场流动的城市叙事也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杠杆。2024年,“扬马”直接拉动经济效益8178.3万元,产出经济效应达1.9亿元,带动全网超5亿人次关注。
以赛为媒,一座产业合作的桥梁逐渐搭起:生态科技新城的水上赛训基地、仪征的国际足球训练基地等重大项目借势落地,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去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55亿元。今年,“扬马”嘉年华、江苏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促消费系列活动暨“马拉松与赛事经济”扬州体育产业合作与发展恳谈会、“跑‘扬马’·投扬城”产业招商推介会继续配套举办,文体旅商多元业态进一步深度融合,赛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放大。
对扬州人而言,赛事是城市认同的凝聚。当千年鉴真精神与马拉松精神在赛道上交织,当古巷青砖与现代建筑群在奔跑中同框,市民见证着城市更新的轨迹——体育场馆、休闲公园如珍珠般散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4.68平方米,体卫融合的“四级体系”守护全民健康,体教融合的青少年赛事培育“未来之星”……
从“以赛为媒”到“以赛兴城”,扬州以马拉松诠释何以“经得起审美”。当体育赛事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当城市发展的成果可触可感,扬州的美便有了坚实注脚。这份美不仅存在于园林古迹的静态画卷中,更流淌在城市与人共同奔跑的动态进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