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晨 张孔生 陈云飞 陈源浩
肖讷 宫鋆煜 史盼盼 程宝军
丁蕾 张庆萍 王诗韵
昨天上午7:30,江苏银行·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扬马”)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在市民中心广场鸣枪开赛,3万名中外选手燃情开跑,城市热力被瞬间点燃,一路繁花盛开,一路激情向前,与扬马一起跃进扬州春天。
全民狂欢点燃赛事“热度”
上午9:10,70岁的杨瑞东在文昌阁附近为选手呐喊。作为扬州市长跑协会城市骑游团团长,他一早就带领应援团来到这里等待选手。现场,一声声“加油”汇聚成一种城市热情。“扬马是扬州对外宣传的最好窗口。”老人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赛事与城市的水乳交融。
这种交融在赛道沿线发酵:扬州职业大学“原梦”乐队用摇滚乐点燃参赛者斗志,邗江区演艺家协会在瘦西湖畔演绎《梅岭情丝》,景区武术协会220人齐打八段锦……文艺展演与体育赛事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扬马赛事专业度与包容性并存的特性,吸引着不同层级的跑者。哈萨克族选手多私称赞金标赛事的平缓赛道有利于创造个人最好成绩;17岁的江都小将康晨浩以赛代练冲击健将级;60岁的顾建勇则用人生首场马拉松庆祝花甲之年。梁安邦带着四月龄女儿享受欢乐跑,当婴儿车的车轮与跑鞋共同碾过琼花盛开的赛道,体育精神已然完成代际传递。
“显眼包”们的创意装扮将赛事变成欢乐海洋。江苏银行员工混搭“许仙”“白雪公主”的跨界造型,无锡跑者胡小兰的汉服衣袂翻飞,56岁的尹镇青以第六次欢乐跑证明“运动永不设限”。
这些鲜活画面构成了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正如扬马解说嘉宾、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所言:“马拉松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城市新的生长契机,马拉松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全民运动。”
赛事效应拓展发展“宽度”
扬马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范畴。赛事前夕,近40名清华跑者齐聚邗江,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水木清华校友基金创始合伙人杜艳说,希望通过扬马能够更深入了解扬州的产业发展,也希望以赛为媒,链接更多活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能与邗江有更好的合作。
清华校友、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勇敢表示,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扬马,扬州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建议扬州在发展既有产业的同时,围绕消费开拓新产业、新场景。在发展数字产业过程中,关注数字文娱类项目的招引。
区域协作同样结出硕果。昨天,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高见和干事高帅伟,特意带着“运河风牵黄河浪 广(陵)佳(县)一家亲”的旗子参赛,感谢广陵对佳县的帮扶。广陵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广陵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2.5亿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项目70余个,采购农副产品金额达1.455亿元。“今年我们计划与佳县深入推进共建‘扬佳协作产业园’,引进扬州企业投资农产品深加工,同时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比如联合开发‘马拉松+红色旅游’特色路线,让帮扶成果可持续、可拓展。”
城市温度铸就文明“高度”
昨天清晨5:30,天刚微亮,广陵区曲江街道二畔铺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忙碌起来。社区专门安排包车,贴心护送住在辖区酒店的扬马参赛选手前往比赛起点。河北跑者王志忠感慨:“扬州服务周到,充满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体现在每个细节:丰乐社区志愿者举起“冶春红桥醉”“风雅文汇阁”的文旅手牌,为选手加油的同时,邀请他们逛吃扬州;蓝天救援队孙叶萱为上百名选手喷洒药剂缓解疼痛;终点处志愿者周沁雨不厌其烦地为完赛者拍照……“我们成了彼此风景”的感悟,恰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双向奔赴。
在琼花观牌楼下,冶春员工王鑫敲锣助威的双手已微微发红。八公里补给站里,志愿者将小点心分装进一次性纸杯的举动,被南京跑者包春燕敏锐捕捉:“组委会的贴心让我们安心。”
这些片段拼凑出“好地方”扬州的文明底色。正如选手们所言:“服务细节的温度计,量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