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作为江苏省优先发展的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的第一项,是扬州集成电路产业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赛道。如何实现从“低端内卷”向“高端引领”跨越,构建起扬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径和全新竞争力,是当前扬州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日,一场由扬州集成电路产业链、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代半导体产品合作交流会,吸引了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储能、伺服器、变频器等应用领域的近百名知名企业代表参加。这也是业界首次大规模聚焦扬州第三代半导体项目,在致力于共同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同时,也见证了以扬杰科技为代表的扬州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奋起直追的发展历程。
小米Su7 Ultra有颗“扬州芯”
走进扬杰科技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核心生产基地之一——杰冠微碳化硅产品厂房,只见一台台设备整齐排列,车间内一尘不染。记者穿过200多米长的产线参观通道,发现所有设备完全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在调度大屏上实时呈现,科技感十足。
去年底,两条碳化硅车规级模块封装产线建成投产,扬杰科技实现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模块集成”全链条研发的生产体系布局,这意味着扬州半导体产业正式迎来“第三代半导体时代”。
“别看这个碳化硅MOSFET个头小,它可是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的‘心脏’,车辆电能的处理和控制靠的就是这个。”扬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碳化硅二极管产品已获得国内Top10的光伏逆变器客户认可,市场份额持续增加;碳化硅MOSFET产品也已实现量产,进入了小米、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2024年,扬杰科技还获得了华为最佳伙伴奖、宁德时代行业瓶颈突破供应商、比亚迪-弗迪动力年度优秀供应商、安波福杰出本地化奖、LG战略伙伴奖等荣誉。
记者了解到,近期大火的新能源汽车小米Su7 Ultra里,就藏着“扬杰造”。据汽车供应商网披露的小米Su7Ultra供应商清单,扬杰科技为其提供了被称为电控系统“心脏”的IGBT功率模块。
杰冠微负责人解释说,碳化硅MOSFET能让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提高5—10倍,续航里程提高8%以上,能耗降低50%。“目前,已经获得多家Tier1和终端车企的测试及合作意向,计划今年完成全国产主驱碳化硅模块的批量上车。”
“作为扬杰科技向高端转型成长业务的重要增长极,杰冠微碳化硅产品自投产以来,已实现1000多万元的销售。随着新能源汽车供需量的增加,我们的订单也在加速增长。”扬杰科技副董事长梁瑶说。
“速度”“质量”破“内卷”
近年来,伴随着一批半导体企业跟进加码,碳化硅产品不断投放市场。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面对碳化硅产业‘内卷’困境,企业和行业都需要积极探寻破局之路。我们希望扬杰科技在降低成本、快速迭代、技术创新、拓展应用领域以及提升品牌与服务等方面作出努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耿博说。
交流会当天,由扬杰科技与东南大学共同组建的“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与模块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这一重点实验室不仅是扬杰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更是公司提升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的关键支撑。”梁瑶说。
“你有碳化硅MOSFET的栅氧可靠性验证吗?”近日,这一专业色彩浓厚的问题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它之所以被视为最重要的可靠性指标,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碳化硅MOSFET的使用寿命,以及在各种应用环境下的稳定性。”梁瑶介绍,新成立的实验室可进行工艺优化与验证。
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性能与服务质量,在这一基础上,扬杰科技的速度优势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从投料到成品下线,我们的生产周期只要40天,比业内平均水平快10天。”杰冠微负责人介绍,公司“硅片+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自营模式,缩短了各环节时间,实现了全产业链成本的优化。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响应客户动态调整的需求,增强供应链稳定性。”来自北京科创板上市公司精进电动的客商认为,相比价格战,下游客户更加重视供应商的长期稳定供应能力。
“只有心怀‘想赢’‘敢赢’‘能赢’的信念,才能与客户携手实现‘共赢’。”扬杰科技董事长梁勤说。
回顾扬杰科技20余年发展历程,每一次挑战都催生了新的突破,每一次困境都推动了产品升级。“我们2017年上小信号产品,两三年后实现10亿元销售规模;2018年开始上MOSFET,到2020年也有了10亿元销售规模。”即便过程充满挑战,梁勤依然充满希望,“相信碳化硅产品业务在未来两三年内也能实现10亿元销售规模,为公司2027年突破百亿元营收大关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