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讯 (特派记者 吴涛 洁文 玉菁) 昨日,扬州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和预算报告,审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草案)》《江苏省数据条例(草案)》等。张宝娟、方伟、王进健、潘国强、孔令俊、张宏伟、焦庆标等参加审议。扬州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王进健主持会议。
省人大代表、市长潘国强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契合江苏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目标清晰具体,举措务实有力,充分展现了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底气,体现了省政府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的履职担当,体现了省政府“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鲜明导向。过去一年,扬州坚定信心、加压奋进,项目建设势头更强,产业科创发展更快,改革攻坚力度更大,民生实事成效更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扬州将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锚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聚焦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等持续发力,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孔令俊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去年工作成绩亮眼、成果丰硕、成效显著,部署今年工作定新策、出新招、办新事,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为民担当、履职担当。要重点支持扬州航空产业发展,加快扬州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邗江通用机场等建设,将扬州平台打造成省市联动样板,推动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创成江苏省实验室;要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周英说,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大力支持设区市高水平医院建设,持续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力度;要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更加重视需求侧改革,找准扩大内需新的发力点,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深入谋划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支柱产业。
省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宏伟说,要更加重视就业工作,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吸纳就业,适应全社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绿色岗位”,发挥重大项目、服务业带动就业作用,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突出“一老一小”群体,精准办好民生实事。扬州纪检监察机关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切实履行政治监督职责,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省人大代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秘书长焦庆标说,要用改革打开发展空间,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突出重点牵引抓改革,强化系统观念抓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要用人才激活发展动力,聚焦产业、就业、立业,深化产城融合,吸引青年人才,优化人才生态;要用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办好民生实事。建议省级层面加强指导、整合力量,推动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深化产业协同合作,更好发挥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
省人大代表、副市长李林说,要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援疆,加快打造江苏产业园,实现两地共赢发展;要注重“造血”推进医疗援疆,加快培养高水平医疗队伍;要“软硬”结合推进教育援疆,加大资金投入和援教力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精准对接推进富民兴疆,梳理两地用工需求和就业需求,有效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紧扣主线推进文化润疆,完善文化设施,创排文艺精品,深化交流交往。
会上,代表们踊跃发言,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紧密结合全省和扬州发展实际,讲成绩、谈体会、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一致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形势精准深刻,谋划发展思路清晰,部署工作措施有力,是一份厚重提气、务实提神、扎实提劲的好报告。围绕报告谋划的重点工作,大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和落实举措,花玉军、李玉明、陈明、郑永安、阚二军等代表建议进一步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支持做大港口枢纽、做强航线网络,推进航空产业、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发展;袁功民、马顺圣、朱定金、胡晓峰、冷志斌、李俊等代表建议,要重视传统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完善区域高铁网络布局,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加快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步伐;鲍书华、葛冰代表建议,要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王宏、何其新、生长山等代表建议,要推进高品质住房、高品质社区建设,制定出台更加精准管用的技改、人才政策,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李政成、高志刚、夏晴、周晓燕、侯国政、冯景文等代表建议,要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均衡问题,加大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培养力度,完善长护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