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汤玉祥 记者 王鑫 王璐) “老渔翁,一钓竿……”昨晚,在“东方之珠”香港,飘扬起清雅悠远的扬剧乐曲。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首次在香港设立分会场,邀请了扬州市扬剧研究所,上演大型新编扬剧《郑板桥》。
扬剧《郑板桥》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作演出,全剧以史为凭,精妙构思,以郑板桥擅画的兰、竹、石融入情节,在丰富的戏剧事件支撑下彰显郑板桥的风雅、潇洒与坚韧,更在浓缩与提炼中以世道沧桑折射出其刚毅硬朗的风骨。
由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饰演的“郑板桥”,是全剧的灵魂人物。他风雅如兰,对于饶五娘的感情令人感动;他风骨如竹,对于百姓的关切令人动容;他气节如石,对于自身的要求令人敬佩。而在剧中扮演“饶五娘”的是青年扬剧演员彭楷仪,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大型新编扬剧中担任女主角。在剧中和李政成有着大量对手戏的她,开始是有些紧张的,但是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多,就慢慢放松下来了。
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钟珍珍介绍,她是去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戏剧节上,看到这部扬剧《郑板桥》,当时就觉得十分惊喜,一部传统戏剧能够演绎得如此精彩,而且舞美设计简洁大方,具有现代美感。所以,今年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首次在香港设立分会场,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成为了唯一受邀的剧团。而且,从开票的情况来看,香港戏迷们很买账,全场票务早已售罄。
当晚演出候场时,就能听到熟悉的扬州话。香港扬州同乡会的刘会长介绍,这次同乡会买了200多张票,邀请在香港的扬州人前来观看。
除了扬州老乡,更多的是香港戏迷们,还有从澳门赶来看戏的戏迷。13岁的香港市民施东明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他是无意间路过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时,看到扬剧《郑板桥》的海报,就让母亲买票前来观看。
在演出现场,市扬剧研究所还带去了扬州的文创产品,有《运河十二景》的明信片,还有英文版的扬州文化小册子。戏迷们纷纷取阅,并表示一定要去扬州,看古城,品美食,听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