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能动司法 护航“好地方”实干争先
2024-01-19 07: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周晶 通讯员 王彬 张瑾瑶

“紧扣‘613产业体系’服务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15件,平均审理天数60.36天。”“高邮法院仅用27天成功调处涉50亿元重大项目纠纷,保障高效电池项目顺利推进,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在扬州市两会上,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交上了一份优化营商环境的亮丽成绩单。

出台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去年,扬州中院发布《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发挥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聚力打造“扬法润商”营商环境品牌,助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十二条措施”着力构建多层级保护体系,让企业发展更有安全感。“十二条措施”明确做实“全要素”数据产权保护机制,加大对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各类矛盾纠纷的调研力度,服务保障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落实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司法保护,严格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发知识、技术等市场要素的活力。做深涉企行政争议“多维度”实质性化解,充分利用行政争议联席会议机制优势,运用好“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在源头化解涉企行政争议的同时,参与编制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帮助企业提升法律意识,防止或避免发生违法行为。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十二条措施”明确推进破产审判全域智治集成改革,通过推广“智慧破产平台”、推动“执破融合”机制改革、推行小微企业破产特别保护,力求在涉企破产纠纷办理中提质效、降成本。扬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红表示,“将以提升经营主体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法治成为扬州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

多元共治,织密营商环境防护网

去年7月,扬州中院会同市总工会、司法局、人社局成立市级层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形成阶梯式、多层次的四方联动多元化解工作体系。调解中心运行以来,成功化解劳动争议84起,涉及争议金额超千万元。企业负责人感慨,“做生意难免遇到纠纷,身边的调解中心让我们很安心。”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有着不同法治诉求,扬州中院着力构建商业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搭建“网格法庭+行业协会”调解模式、组建“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构建市场化解纷机制,力促涉企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打造立审执“全流程”诉服绿色通道,通过畅通线上线下涉企诉服绿色通道,力保进入诉讼程序的涉企纠纷在立审执各环节一次办好、一次解决、一步到位。

“破产审判”是兜牢经济发展底线重要一环,扬州中院出台《关于提升办理破产便利度的实施意见》,保障管理人依法履职,更好发挥破产制度作用,解决企业“退出难”问题,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的府院联动协调机制。“智慧破产平台”同步上线运行,旨在推进破产办理数智化转型,实现破产审判事务“一网通办”。去年一年,扬州中院审结破产案件533件,帮助30家企业破茧重生。

公正司法,保障扬州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扬州市两级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保持下降趋势,是全省唯一下降地区。该项指标已连续5个月呈现负增长。

近期,高邮法院高新区法庭通过灯具协会“网格法庭”迅速化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大大降低双方的诉讼成本。“‘网格法庭’真的方便企业,很快就顺利化解矛盾。”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这起案件,通过“网格法庭”平台,汇聚多方合力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统计,去年,扬州法院共有851人次融入基层网格,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累计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处理7899次。把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扬州法院前移解纷关口、下沉解纷力量,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化于萌芽。如今,103个“网格法庭”遍布全市乡镇(街道)、重点行业协会,实现解纷力量“线上”聚集、司法服务“一键”到家。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吸引要素“强磁场”,深化改革推进公正司法永无止境。如何让纠纷止于未诉、解于诉外,探索诉源治理新机制是关键。扬州法院创新开展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联合市仲裁委设立诉讼、仲裁衔接“联络站”和“联络点”,实现扬州两级法院和19个基层人民法庭全覆盖,推动实质化分流案件。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法院新收民商事诉前调解案件111460件,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52004件、诉前调解成功83321件,诉前分流率达82.36%,成效显著。

扬州中院院长杨晓蓉表示,“扬州两级法院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坚持以能动司法做实提质增效,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