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冰清
因海而生,倚绿而兴。盐城,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与“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绿意盎然,动能澎湃。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盐城凝聚区域力量、铸就竞争优势的核心引擎。
行走在盐城,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开阔,滩涂绵延,鹤舞鹿鸣,这里有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的淤泥质潮间带湿地;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跃动,一笔笔“首单”信贷破冰,一项项“碳汇”核算落地,金融的“活水”让静态的“绿水青山”迸发出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盐城绿色贷款余额达3418.86亿元,近四年平均增速超50%。这片生态沃土,在“绿色账本”的精准滴灌下,正焕发出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蓬勃生机。
创新金融产品
拓宽转化路径
一片湿地,值多少钱?
在东台条子泥湿地,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被不断刷新。2025年3月,全国首笔“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贷”在此落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东台市支行向条子泥景区发放贷款2000万元,专门用于底栖生物种苗购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们植入‘金融+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模式,全力打造‘邮储创新’品牌。”邮储银行东台支行负责人姚娟表示。这笔贷款,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让无形的生态价值,变成了支持保护工作的真金白银。
仅仅四个月后,全国首单“涉海VEP贷”再次花落东台。邮储银行联合黄海湿地研究院公司,对智慧生态渔场项目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授信1亿元。
VEP,即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它如同一把标尺,换算出“一片公园、一片海”的生态家底。江苏银行盐城分行以此为依据,成功落地系统内首单大型城市中央公园VEP质押贷款6000万元,解决了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核心堵点。
创新的浪潮从湿地涌向森林。在东台市弶港镇海堤村,苗木种植大户周桂平顺利从农业银行东台市支行获批30万元贷款,抵押物是44.44亩林地的承包权及地上林木所有权。“没想到林地和林木也能当‘抵押物’!”周桂平难掩喜悦。这笔江苏省首笔集体林权不动产权抵押贷款,打通了农村绿色资源向金融资本转化的关键步骤。
“我们通过金融创新方式,将贷款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经营活动。”农业银行沿海经济区支行客户经理王友鹏说,“因为不仅抵押物是绿色的,我们所支持的行为和目标也是绿色的。”
覆盖全产业链
滋养“新苗”成长
盐城的绿色金融生态林中,既有引领风潮的“首单”大树,也有普惠小微的“新苗”。
“2019年,我们就跟随市行在风电行业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先是大企业大项目,后来普及到产业链中相关中小企业。”姚娟回忆。
从最初在广袤滩涂上竖立起的首批风电机组,到如今的“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的绿色蝶变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撑。与此同时,盐城的生态农业同样受益于创新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我们公司的农业产业从加工厂开始,到种植结束。”在东台,江苏十月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奇妙的闭环,“豆—猪—沼—电—粮”。加工厂生产豆制品,豆渣养猪,粪便产沼,沼气发电,沼渣肥田。公司负责人刘俊介绍,“经过测算,可以自给自足,形成一个闭环。”
就是这样一家将绿色循环做到极致的企业,也曾遇到资金难题。邮储银行东台市支行一笔绿色贷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银行看中的正是我们在绿色农业方面的成绩。”刘俊说。
“做绿色金融,我们不只抓大,也抓小。”姚娟强调,“比如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处理、养殖尾水处理,但凡涉及绿色环保的,我们都愿意积极推动。”
在乡村振兴领域,邮储银行围绕东台县域农业特色,以“一粒粟、一只瓜、一棵树、一根丝、一朵花”为产业切入点,构建“特色产业+项目贷款+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东台特色农业全覆盖。
从湿地保护到循环农业,从森林碳汇到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的活水,正精准滴灌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以改革促创新
构建良性循环
没有传统的柜台,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态价值的深刻理解与专业评估——在盐城,一场深刻的绿色金融变革,源自顶层设计的牵引与底层逻辑的重塑。
——搭建“平台”,破解“生态有价”度量难题。
面对绿色项目“难度量、难抵押”的普遍困境,破题的关键在于搭建桥梁。2022年,黄海金控集团与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合作,成立黄海湿地生态资产运营中心,开创性打造“绿色金融+生态价值+碳汇资产”模式。
“该中心是政府搭建的湿地信用交易平台。”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框架下,全省首单湿地修复碳汇贷、首笔“海洋蓝色碳汇贷”、首笔“林果树碳汇贷”等创新产品接连涌现,推动金融创新从碳汇领域持续迈向生态价值的核心。
——强化“激励”,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行里早早就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知识储备。”姚娟透露,系统内的专项考核与激励机制,成为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引擎”。
——深化“协同”,凝聚政企银攻坚合力。
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的破冰,是多方协同破解“无先例、无标准、无流程”三重困境的成果。东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制定评估标准,不动产登记中心探索完善登记流程,农行东台市支行率先提出三方协作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同攻坚,最终完成全链条突破。”亲历者说。
“盐城绿色金融先行先试,探索开拓创新的崭新路径。”在2025全球滨海论坛生物多样性金融和蓝色经济专题研讨会上,相关代表介绍,盐城通过探索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发展框架,正不断开辟生态系统碳汇融资新渠道。
对绿色项目包容度更高,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行走在盐城,处处都是“点绿成金”的故事。在金融之笔的描绘下,这片湿地的“绿账本”越发厚重,发展的“金价值”日益彰显。
追青逐绿,向美而行。一幅金融、生态、产业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壮美画卷,正在黄海之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