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地珍藏铁军记忆
2024-11-27 09:14:00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  】【打印

□记者 倪静

盐城,一座红色之城。

新四军在这里重建军部、浴火重生。128个烈士命名镇村,248处红色遗址遗存,新四军光辉事迹和光荣历史在盐阜大地世代流传。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红色资源收藏、保护、利用工作,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资源春风化雨、培根铸魂、塑造未来。

保存红色记忆

11月26日,“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的最后一站来到南京。

一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丁位西,身穿军装、悬挂勋章,坐在轮椅上看完了整个展览。这场从北京开始的巡展,先后在合肥、南昌、上海等地引起轰动,但能亲身而来的新四军老战士屈指可数。

新四军红色资源收藏保护,刻不容缓。

巡展是展览,也是机遇,收藏红色记忆的机遇。在北京首展的开幕式上,新四军老战士张海涛的女儿,将父亲珍藏的日记捐给新四军纪念馆,眼里充满了不舍。日记中,张海涛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1946年奉命转移的艰难路程,填补了新四军研究的一处空白。

“我爸爸,打死了大叛徒赵凌波!”合肥巡展现场,老战士李务本的儿子骄傲地说。一生传奇的李务本,给儿子留下了一个草鞋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在编制草鞋自穿自用,纪念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

“前几天,你爸爸告诉我,你已入党……我听了很高兴……我们的党是光荣伟大的……一定要努力奋斗、不忘初心、为党作出更大的贡献。”上海站活动中,新四军老战士施平的儿子捐出了一封家书。在信中,时年108岁的施平得知孙女入党后,格外兴奋,手写一封家书表示祝贺,并附上自己标注断句的入党誓词,舐犊之情跃然纸上。

在本次巡展期间,新四军纪念馆共征集到革命文物50余件(套),各类珍贵史料220余件。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红色的记忆,更是未来的坐标。

深挖红色资源

11月5日,一本书的评审会召开,填补了盐城红色资源研究领域的空白。

在这本《基因红——盐城市红色资源通览》书中,完整呈现了盐城地区革命遗址、革命纪念设施、烈士命名镇村及盐城老区红色文化记忆。全书洋洋洒洒70余万字,系统梳理我市丰厚的红色资源宝藏。与会专家一致表示,该书是红色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指导社会各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继承革命传统的宝贵教材。

“《基因红》不仅是一部记载红色历史的著作,更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时代价值。此书打开了一扇透视盐城红色历史的明窗。”《基因红》一书编著单位、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理事长王锦胜说。

新四军红色金融史迹陈列室,也将在近期开展。该陈列室以江淮银行、盐阜银行和华中银行为代表,通过展示新四军在华中地区金融战线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遗址遗存,展现新四军和根据地在金融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陈列室的开展,填补了新四军红色金融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

聚合红色之力

今年8月,一个消息在东台丝绸小镇富安引起轰动。

富安镇将受托仿制王海纹烈士的旗袍。“一件旗袍”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仿制这件革命文物,对于茧丝绸之都富安来说,是无上的荣耀。一时间,富安群众交口称赞,以此为荣。

为了仿制旗袍,富安镇党委协调全镇资源共同参与。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进来,为仿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当地知名裁缝李冬进毛遂自荐,提供老式旗袍的制作手法和技艺;面料设计师和裁缝多次前往新四军纪念馆查看原件,一寸寸扒着测量尺寸、拍照分析,仿制面料、剪裁加工,最终成功仿制出与原件神韵相仿、细节入微的旗袍佳作。

9月12日,旗袍仿制件在北京首展开幕现场大放光彩。这件精心仿制的旗袍,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艺,更承载着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革命精神的传承使命。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共同讲好新四军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褪色。”富安镇党委书记丁进东表示,对富安镇来说,旗袍的仿制,不仅是对革命文物的合理保护利用,更是该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

从革命文物的系统征集,到英雄事迹的深情回望,再到红色资源的系统梳理,每一步都蕴含着盐城对铁军记忆的珍惜之情。昔日抗战岁月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化作今天前行路上的一座丰碑、一盏明灯,激励着盐阜儿女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