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安全度夏“保卫战”热战正酣
2025-07-08 09:03:00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  】【打印

高温天,我市太湖安全度夏“保卫战”热战正酣。昨在太湖宜兴水域、滨湖水域和母亲河梁溪河看到,曝气机、蓝藻打捞船、运藻船等设备“火力全开”,加压控藻深井和藻水分离站加码运行,蓝藻打捞处置人员不惧高温、坚守岗位。

市水利局信息显示,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水环境、提升百姓亲水乐水幸福感,我市加大了设施设备投入,“捞藻控藻”提能升级,并提升了蓝藻打捞标准,努力实现“见藻就捞”。当前挡藻围隔、加压控藻能力、藻水分离总能力均较去年提升20%以上;全市蓝藻打捞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仅太湖宜兴水域3个多月就打捞藻水108万吨。

在宜兴符渎港看到,向内凹进的港口前端,上部有一个个高压水枪向下喷水,以减少蓝藻集聚程度,后端呈深绿色、密度较高的藻水则通过打捞平台下的涡轮吸藻井进入管道,在动力作用下流向藻水分离站。藻水分离站内,只见吸入的藻水经过沉淀、药剂投入、藻水分离、蓝藻脱水后,尾水达标排放,藻泥经传输系统传入运泥车。“受风力影响,这个点蓝藻容易集聚,宜兴近期对这里‘扩容’,日处理能力从8000吨提升到12000吨。”负责宜兴蓝藻打捞处置的江苏宜公投蓝藻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冯强说。在茭渎港,新近完成建设的装配式藻水分离站“迷你”得多,占地仅约3亩,是符渎港的约十分之一,但沉淀池、藻水分离池、药剂投放设施等一应俱全,日处理能力达6000吨。“原先我们只能将藻水通过打捞平台、管道输送到约10公里外的周铁镇藻水分离站处理,现在即时打捞即时处理,提高了处置效率。”新庄街道蓝藻打捞处置负责人周伟说。宜兴水利局信息显示,当前固定藻水分离能力由2024年的1.6万方/天提升至3.5万方/天,实现“打捞—分离—处置”全链条匹配。

“拓展远岸防控网络、强化近岸综合治理”,亦在太湖无锡区域全面展开。宜兴符渎港附近离岸约3公里外的湖面上,2座新建的加压控藻深井将蓝藻引入水下70多米的高压深井后将蓝藻气囊压瘪、使其失去生长活性,并在湖面又新增了用于挡蓝藻的黑色围隔。“近年来,我们在太湖开阔水域布设两道总长30公里离岸围隔,配套3座深井加压控藻平台,构建了‘围隔拦导——深井消纳’联动系统,形成远岸水域蓝藻‘拦截、导引、消纳’闭环处理链,大大减小了近岸蓝藻集聚压力。”宜兴市水利局人士介绍。

在太湖马山段水域灵湖码头沿岸看到,远处有黑色围隔、蓝藻打捞处置一体船进行离岸打捞,近岸有10座呈莲花状水雾的大型曝气设施和推流器、推流枪等近10座导流、增氧小型设备增强水体流动性,1艘蓝藻打捞处置一体船和2艘蓝藻处置船、1艘运藻船全力运行。太湖马山段蓝藻打捞治理相关负责人胡娟说:“今年优化了蓝藻打捞体系,太湖沿岸每段都有片长,每个片每个打捞点都有负责人,这样哪里蓝藻多,打捞船等设施就往哪里去,和原先以街道为单位的打捞方式比更灵活、机械船只配备效率更高。”常年调引太湖水以优化水环境的梁溪河,也已进入“见藻就见人、见船、见打捞设备运行”状态。“今年截至目前,梁溪河每天打捞藻类约5—10吨,较往年同期28—50吨的日均打捞量显著减少。”滨湖环卫河道所所长杨坚说。

采访中,记者看到,虽然7日湖面风力在4级以上、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但蓝藻打捞点的工人们仍坚守岗位。在茭渎港南蓝藻打捞点,杭训良刚结束平台外部的垃圾打捞,在平台内凳子上小憩。“我这主要是负责清除平台内部、外部树枝等垃圾,否则垃圾会流入涡轮吸藻井,导致设备无法工作。”他说。耐热是他们“必备”技能,因为这两天一到下午温度升高,平台钢制栅栏就烫手,一不小心手就会被烫一下,身上的衣服一天干了湿、湿了干至少3次。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轮换下来,到平台电风扇前吹吹风、喝口水。而在太湖七里堤蓝藻打捞点,打捞人员黄小弟戴着帽子站在大太阳下用推流枪将水流射至岸边芦苇荡前,防止藻水进入后出不来、受高温影响而发白发臭。“我和同事每20分钟就换班一次,这样能缓缓。”他憨厚地笑着说。打捞点给他们配备了盐汽水等补充大量流汗后的盐分、水分,以及人丹等防暑降温药品。他觉得太阳下晒没关系,“因为政府治理太湖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夏天高温天太湖水仍是清的”,水环境好了,他也经常邀请亲朋好友来做客。

(朱雪霞、实习生 赵伊阳)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