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 荣
通 讯 员 殷小军 姜 灿 郭 琦
黄子灵 蔡小波
2025年是泰州项目攻坚年。2月5日,全市“新春第一会”召开,《泰州市项目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吹响了“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号角。
这一《方案》背后有何战略考量?其最大特点在哪里?记者采访多个部门进行详细解读。
“项目建设是源头活水,必须坚定不移抓好抓实。”市发改委主任陶玲说,“《方案》是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成功经验做法基础上,按照‘抓大不放小、引外也重内、上下齐上阵’的要求进一步更新迭代制定出台的,目的是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奋力跑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方案》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举措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并以附件形式列出市(区)和重点园区项目攻坚的主要目标任务,内容十分扎实。与既往项目建设计划相比,“高”“新”“实”的特征更为突出,彰显我市推进项目攻坚的强大决心。
——目标任务“高”。《方案》聚焦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达产达效攻坚突破,结合周边城市情况,参考2024年全市项目建设实绩,按照“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明确2025年一揽子任务目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20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19个,新认定科创项目1200个,其中重点科创项目11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2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8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0家,新增开票销售500亿元,并具体细化落实到各市(区)和全市19个重点园区。
——重点举措“新”。针对当前项目招引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方案》坚持系统思维,提出“构建全域全力全员服务招商新格局”“完善领导挂钩推进项目新机制”“打造‘到泰州、泰周到’服务新品牌”“落实深化园区改革系列新举措”以及“搭建项目攻坚比拼竞技新舞台”等“五个新”的重点举措,明确了市领导、市级机关(部门)、各市(区)和重点园区等四个层次服务推动项目建设的主要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持续激发“比学赶超、实干争先”的干事热情。
——工作机制“实”。《方案》明确分级推进、现场核查、定期过堂、观摩交流、考核推进等工作机制。把项目攻坚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对市级机关部门(单位),根据所提供的项目信息和服务项目招引建设情况,在综合考核中进行加分;对各市(区),将项目攻坚及重点园区发展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保持较高考核权重;对19个重点园区,按照“不重复考核”的原则,会同各市(区)共同形成项目攻坚指标细则,纳入各市(区)对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考核进行计分。
《方案》擂响了大干快干的强劲战鼓,推动项目攻坚“一池春水”加速升温,在全市上下激扬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澎湃动能。
“我们将综合运用场景招商、资本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方式,谋划招引和现有企业关联最密切、对产业链支撑力最强的项目,同时主动服务存量项目,推动形成更多‘二期项目’。”市商务局局长耿晓利说,“我们还将围绕融入上海都市圈、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精心谋划实施年度招商计划,在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中放大优势,2025年将高质量举办市级重点招商活动15场以上。”
园区是项目攻坚主阵地,《方案》要求落实深化改革系列新举措为园区载体赋能。市委改革办、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将积极稳妥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园区升格升档,推动市和市(区)两级主动为园区扩权赋能,研究解决园区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待遇保障、身份编制等现实问题,支持各地探索成立专业招商公司等。
项目攻坚归根到底还要靠人。我市将搭建项目攻坚比拼竞技新舞台,进一步强化项目领域人才培养。一是“定标”,重点围绕招引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效全链条,明确奖励对象、奖励数量、标准条件、评选程序等;二是“推优”,及时启动奖励申报工作,由各市(区)、市相关部门对照相关要求,择优推荐申报;三是“严选”,组建集中评审,严格依据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给予记功、嘉奖等不同奖励。此举将强化“以实绩论英雄”导向,推动更多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攻坚一线历练成长,为我市加快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