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太湖,被蝉鸣与风帆同时叫醒。8月14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团抵达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沿着一条被芦苇轻轻拂过的木栈道,湖面像被揉皱的绿绸,在35℃的高温里泛起阵阵凉意。三五成群的游客把帽子压得很低,却仍挡不住镜头里跃出的那抹碧波——他们拍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张递向朋友圈的“生态名片”。
镜头最中央,大熊猫科普馆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生日欢送会。主角“新月”和“竹韵”端坐在冰块与竹笋堆成的小山上,用标志性的“葛优躺”回应人群的欢呼。2011年从四川雅安来到苏州,这对“熊猫姐妹花”已在此度过14个江南四季。为了让她们“入乡随俗”,湿地公园把一片2000平方米的湖湾改成了“熊猫别墅”:室内恒温、室外模拟山地,竹子清洗区、医疗室、24小时监控配备齐全。如今姐妹俩即将荣归故里,苏州人把不舍揉进了一场盛大的告别——老粉丝吕芳牵着女儿的手,在玻璃幕墙外最后一次按下快门:“她们陪我从高中到当妈妈,今天换我陪她们毕业。”
大熊猫走了,太湖的故事仍在升温。继续往公园深处走,2.3平方公里的游湖湾风景区像一幅被湖水浸透的水墨:71%的水域把天空、白云、鸟翅一股脑揽进怀里,茭白与菱角在水底悄悄拔节,白鹭贴着苇尖掠过,带起一串银色的水珠。即便是8月最黏腻的午后,风从水面吹来,仍能把人瞬间“降温”。
生态的底色,成了文旅最亮的高光。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江苏全省生态旅游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直接收入160亿元,撬动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的唯一成员,苏州林木覆盖率已达20.58%,湿地总面积478万亩,其中四分之三的太湖岸线像一条缀满珍珠的丝带,串起裸心泊度假村、杵山生态公园、西京湾花海、马山游客中心等20公里开放式体验带,还有两个4A级景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与中国刺绣艺术馆。
“过去大家来太湖是看水面,现在我们邀请他们住进风景里。”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文旅科员尹持俊指着远处的帆船与皮划艇,“暑期每月客流约12万人,下一步会把水上旅游、沿岸风光和研学线路打包成可落地的深度体验,让生态之美可感、可触、可带走。”
夕阳西沉,最后一班游船从码头缓缓离岸。船尾犁出的白色浪花像给太湖写下新的注脚:当大熊猫的黑白背影消失在竹林深处,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仍在继续——从一只熊猫的14年江南记忆,到一片湖湾的千年潮起潮落,苏州用生态的笔、文旅的墨,正在书写属于下一程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