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粮田”变“良田” 处处好“丰”景
2025-03-25 09:28:00
来源:宿迁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吴兆刚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解决灌溉缺水难题,还能提升灌溉效率,既省钱又高效,村民们都盼着项目早点完工。”3月23日,泗洪县瑶沟乡秦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宝刚谈及正在推进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时,言语中充满期待。

秦桥村的9200多亩耕地,之前基本是土沟、土渠、土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此次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统筹推进农路、农渠等73项工程。“目前,我们已完成总工程量约80%。”该项目监理叶满洲告诉记者,为了早日完成项目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现场安排了32名工人和8台机械进行平行施工,“每组施工作业面均有专业管理人员监督,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合同工期按时完成。”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新增3000亩高标准农田。”陈宝刚信心满满地说,届时全村粮食单产和总产均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宿迁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仅去年就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6.8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4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近500万亩。

在此基础上,宿迁统筹布设智慧农田驾驶舱、农田一张图、专题数据中心等七大模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立项分析、建设过程到建后管护实施全过程记录与监管,推动监管工作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不仅如此,宿迁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积极开展“小田变大田”建设试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在宿迁经开区南蔡乡陈圩村,整合后的千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片、沟相通、路相连。“依托高标准农田,我们创新打造千亩良田项目,实行‘支部牵头、齐抓共管’。”陈圩村党支部书记顾信杰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田耕种效率,更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陈圩村千亩良田项目分四个批次推进土地流转,未来将逐步实现全村土地的集中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今年预计可为集体增收超150万元。”顾信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地块亩均流转费可提高200元以上,部分“旱改水”地块甚至提高近500元。

在建好的同时,宿迁加强管理。全市各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监管责任体系,确保稳产稳收、“良田粮用”。

此外,宿迁还同步引进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原材料及工程质量“飞检”,通过钻芯取样、强度回弹、压力测试等手段,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等进行专业质量抽查和检测,确保所有项目高质量推进,切实让“粮田”变“良田”,打造处处好“丰”景。

经过多年努力,宿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460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74.2%,推动全市亩均产粮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宿迁农田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并代表全省接受农业农村部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实地抽查,成绩获得好评。

“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宿迁将高标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宿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