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凌峰
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在市湖滨新区,一场场特殊的“水上春耕”正接连上演,一只只硬币大小的蟹苗被投入蟹塘,“种”下新一年的希望。
在泗阳县的江苏省华绿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菌菇培育室内,雾气弥漫,仿若仙境。菌菇培养瓶中,一株株白玉菇茁壮生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初清、去石、砻谷、抛光、色选……在宿豫区的宿迁市金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高速运转,粒粒饱满的稻米在这里完成加工流程,发往全国各地。
……
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俯瞰西楚大地,“三群四链”产业布局正以强劲动能重塑宿迁经济版图。
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抓农业,紧扣乡村振兴主题,明确“三群四链”主攻方向,持续攻坚河蟹、花木、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和稻米粮油、果蔬制品、肉禽食品、猪肉食品四条产业链,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生态底色足、安全可追溯、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推进宿迁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024年,宿迁“三群四链”综合产值迈上千亿级台阶。
深挖地域禀赋 育强地标产业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产。怀抱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坐拥大运河、古黄河“两大河流”,作为“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宿迁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膏肥黄满的霸王蟹、粒粒醇香的泗洪大米、争奇斗艳的沭阳花木……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产方式的助力下,一个个地标性质的“宿迁产”既承载着当地百姓深深的眷恋,也成为宿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面旗帜。
例如,立足南北过渡、四季鲜明的气候条件,宿迁大力发展花木、果蔬产业,是全国最大的花木产区之一,也是长三角的重要“菜篮子”。
从沭阳县扎下镇艺森园盆景造型基地,可以进一步了解宿迁花木产业的发展成果。“通过一部手机、一场直播、上个链接,盆景就能销往全国各地。今年,我们将继续深耕家庭园艺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艺森园盆景造型基地负责人胡道中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2024年,宿迁花木复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其中精品花木种植面积占比达60%,新建花木大棚设施18.3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花木电商5万余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为257.39亿元,同比增长11.86%。
立足地势平坦、河湖众多的地理条件,宿迁将河蟹产业作为“三群四链”中三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致力于打造百亿级生态河蟹产业,重点突破标准化健康养殖、越冬暂养技术集成、良种本地化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四个关键环节,形成“冬季到宿迁吃河蟹”的独有竞争力和差异化品牌,成功打造“宿有千香·霸王蟹”品牌。
成效如何?数据最具信服力。2024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38.39万亩,产量8.41万吨,产值高达84.67亿元,出口额1727.3万美元,出口量连续19年居江苏省首位。
除此之外,宿迁同步攻坚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群和粮油、生猪、畜禽产业链建设,持之以恒打好特色牌,壮大乡村产业,广袤的田野正持续铺展更新更美的新图景。
精耕特色产业 锻造全链集群
“小菌菇,美舌尖,肥土地,鼓钱袋。”在泗阳县,这句顺口溜在百姓口中越传越广。
“自2010年落户泗阳以来,华绿生物已在当地建设了8家菌菇工厂,占地面积近千亩,实现了金针菇、真姬菇等7类菌种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年产食用菌鲜品近20万吨,每年消耗各类农作物下脚料30余万吨。同时,带动1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江苏华绿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明说。
作为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之乡”,泗阳县先后引进实力型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约30家,日产能约850吨,年产能达40万吨。
放眼全市,2024年,宿迁食用菌种植面积288.5万平方米,总产量49.98万吨,工厂化食用菌产量跻身全国前三,全产业链综合产值62.63亿元。
近年来,宿迁坚持把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作为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的主攻方向。特别是,聚焦一方特产,打造一条群链,大力开发本土优势农产品,通过招项目、强主体、建园区,推动农产品向加工品转变,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全力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
主要体现在,以项目招引支撑群链延伸。大力开展农业重大项目招商行动,招引建设“三群四链”补链强链项目,全力突破食用菌种源创新和加工、稻米(粮油)精深加工、畜禽精深加工等一批关键环节项目。近三年来,累计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247家。
以企业培育支撑群链变强。坚持按照“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的思路培育农业企业,聚力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累计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69家,近两年A股上市企业2家。
以园区建设支撑群链发展。围绕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先后创成国家级园区2家、省级示范园5家、市级园区7家,集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8家,2024年园区综合产值超420亿元。
做强优势集群 催生产业聚变
2024年9月,宿迁首个低空经济三产融合项目——沭阳县耿圩镇淮西村花海航空飞行营地正式投入运营。
于云端“漫步”,在风中“徜徉”。当花木产业遇到低空经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展现出新的面貌。据了解,沭阳县抢抓国家推动发展低空经济政策机遇,全方位规划建设沭阳花海航空飞行营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与大疆创新科技、汉科航空等企业合作,联合培育低空经济上下游研发、生产、体验、销售、维保集成园区,全力打造苏北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区。
低空经济与花木产业的巧妙结合,正是宿迁让产业群链向多元化拓展的典型案例。
从“农业+品牌”到“农业+联盟”,从“农业+旅游”到“农业+电商”……近年来,宿迁通过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业+”模式,促进产业群链向多元化拓展,打开产业振兴新空间。
是“品牌”,更是城市“招牌”。早在2018年,宿迁便积极探索“农业+品牌”,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度挖掘优质单品,形成群星璀璨的“宿有千香”品牌,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力、竞争力。
让更多的老百姓成为产业聚变的受益者。宿迁聚焦“农业+联盟”,完善“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发展订单生产、推行返租倒包、开展股份合作等,带动广大中小农户成为产业群链的“合伙人”。
如何聚人气、强流量、促消费,发挥“农业+电商”最大效能?宿迁坚持把直播电商作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型消费潜能、打造“电商名城”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壮大市场规模、创新监管模式、深化业态融合,助力直播电商快速、规范发展,推动全市电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定期举办骆马湖沙雕艺术展、骆马湖上相湾垂钓大赛等活动,每晚接待游客数万人次。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宿迁抢抓机遇,不断将优质农产品向外推介,让宿迁品牌走向全省、全国。
……
如今,宿迁广袤乡村,一条条产业链的聚集发展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器,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赋予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谈到未来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占武表示,全市农业系统将继续聚焦“三群四链”建设,进一步加强“链主”企业培育,加快产业链重大项目引建,强化农业园区载体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