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事保障看南京的城市治理效能
2025-07-08 09:02: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瑜王茸吴春霞

@南京人,如果让你回答,“苏超”给你留下哪些难忘一刻?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南京队与苏州队的比赛一定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吧。

更换主场、奥体中心主场草坪焕新只等你来,场外接驳、场内引导、提供饮用水让观众“零负担”入场,“平安蓝”“铁骑绿”带来的满满安全感,迎战高温的电力保障,比赛结束后半小时6万多名观众“丝滑”离场……

奥体中心大屏上定格的60396的数字,是人们对这场比赛的热切。

看得见的是数字,看不见的是全方位赛事保障,特大城市的城市治理答卷,书写在绿茵场外。

准备好了,不只是奥体中心

主场:南京奥体中心。

6月12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组委会发布调整常规赛竞赛日程的公告,南京队的主场移至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

主场的改变,最直接的变化是容纳观众人数的倍数增加,这也意味着赛事保障的考验更大。

如果你来到赛前三周的奥体中心,那么你将看到这样的场景:种草。奥体中心成为“苏超”南京队主场后,草坪更换及场地部分设备的调整立刻进行。7月4日,多家媒体来到南京队新主场探访,焕新的草坪平整得像一块地毯,看台座椅擦拭得干干净净,音响、灯光等现场设备经过了多轮调试,确保运行稳定。

准备好了的不仅是奥体中心体育场——

南京公安提前制定了安保方案,奥体中心内的每一寸地面,都有民警用脚步一遍遍测量;奥体中心周边重点路段、地铁站,同步直播赛事的大屏前,都部署了警力,全力守护群众安全。

南京交警引导社会车辆至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及奥体中心周边的新城大厦、中央商场、江苏大剧院等11处单位停车场停放,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与奥体中心间设置15辆接驳车循环接驳。同时,为执勤警力每人配发停车场指引二维码,球迷可以“一键扫码、导航即达”。适时允许机动车在奥体周边远端的11条路段临时单排停放,总长24.41公里,共4096个临时车位。

南京公交特别设计了两条接驳专线,实现赛前接,便捷直达比赛场地;赛后送,“坐满即发”尽快疏散客流。此外,南京公交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动态调整车次,对途经奥体中心的11条常规公交线路运力提升20%。

南京地铁在比赛当天对途经奥体中心区域的2号线、10号线实施列车最大化投放,大幅压缩行车间隔,并根据现场客流情况及时加开备用列车上线疏导客流。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在赛前两周就启动了电力保障工作。7月2日下午,“电力卫士”2台0.4千伏低压发电车准时就位,保电人员迅速展开电缆展放工作,并将其精准接入对应低压配电柜。赛事当天上午,另外2台10千伏中压发电车停驻奥体中心,若外线突发故障,可迅速接替供电。7月4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协助奥体中心开展大负荷测试。通过模拟赛事当天人员密集、用电量大的特殊情况,全面检验电力设备和线路的承载能力。

一场体育赛事背后,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接力赛跑出加速度。

“主场首秀+演唱会”,平安考卷交卷

7月5日,是南京奥体中心作为“苏超”南京队主场的首秀。

同一天,同在南京奥体中心,歌手赵传的演唱会唱响。

一街之隔,建邺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举办“苏超”狂欢夜活动。

当天,高温橙色预警继续发布,奥体中心区域最高温度近40℃。超过7万人加入的燃情夏夜,平安这道命题,如何作答?从几位观众的亲历感受中,能看到答案。

18时,苏州观众于先生驾车来到江东中路附近,他根据交警四大队民警提供的二维码扫码,顺利在附近的共享停车场找到了停车位。

18时10分,南京观众孙女士和朋友走出地铁站,从出站到乘坐接驳车,用时3分钟。

18时20分,湖北观众殷女士拖着行李箱来到东入口,在志愿者指引下,办理了行李寄存,经过最近的通道,找到了座位。

19时30分,比赛开场的哨声吹响,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成为欢乐海洋。

6万多名观众顺畅进场、快乐观赛背后,是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

1万块冰块在看台区、过道区布置成“冰山”,直到观众散场,冰块还没有完全融化;

“金陵警鹰”警用无人机升空,实时画面回传至设置在现场的安保指挥部,智能监控系统高速运转,于细微处察觉安全隐患;

“金陵铁骑”和执勤民警驻守在周边道路、场内通道、看台、赛场,随时候命处置突发警情;

电力保障人员驻守在场馆内的关键点位,照明、音响、大屏供电的低压配电房均安排专人值守,定时对设备进行巡检;

700多位志愿者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应急调度等服务;

每个看台区域都提供了免费饮用水,并贴心地配有一次性纸杯,专人志愿者分发;

医疗团队配备器材、药品,为观众的健康护航。

21时30分,终场哨吹响,很多观众站起来,全场掌声久久不息。观众离去,看台整洁得“像没有来过人”。

“足球是热爱胜负皆精彩”,这是挂在赛场旁的一道横幅,当天的比赛结果定格在0∶0,赛事硬核保障100分。

赛事结束,城市治理的“加时赛”才开始

比赛散场时,在南京警方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中,观众有序“退潮”。这段画面被多家媒体转发。

7月5日奥体中心“苏超”比赛结束后,第一个冲上热搜的是6万多名观众“丝滑”离场,30分钟场内无滞留。

从赛前观众进场到赛后离场,奥体中心周边道路没有出现车辆明显积压,网友给南京赛事组织的全网点赞超过百万——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上那两道凌空“金陵红”,“飞”进6万多名观众心中。

数据显示,当天来自江苏省外的观众达21306人,占现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比赛结束,“二场”约在赛后。

一场“苏超”点燃南京的夏夜,为赛事保驾护航,让观众变身游客,赛事终哨会响起,城市治理的“加时赛”却不停止。

以秩序维护为例,公安部门在观众离场的高峰时段,对奥体中心周边江东中路、梦都大街、奥体大街、乐山路,采取“潮汐式”管控引导措施。对地铁、公交枢纽增派警力维持秩序,出租车、网约车指定区域上下客,不到半个小时,出场观众全部安全离开。赛后,在各个“第二现场”和商圈、夜市、酒吧,南京警方以“科技+人力”织就立体安保网。

再看电力保障,赛事当日,奥体中心用电量达到了13.87万千瓦时,最高负荷为10142.4千瓦,相比前一周同时间段显著增长。在“第二现场”,距离奥体中心最近的银杏里街区,赛事当日用电量相较前一周增加约2680千瓦时,增长69%;奥体中心周边酒店用电量则较前一周末增长23.7%,较去年同期增长8%。无忧用电,电力部门兑现承诺。

南京文旅融合展现硬实力,南京推出的“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球迷凭符合条件的“苏超”观赛票根,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等三重优惠活动,如全市29个收费景点门票五至九折的优惠,全市有22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8家博物馆推出夜游活动。

不打烊的夜生活火力全开,在全市多个景区、街区和商圈,均推出了看球“第二现场”聚人气。7月5日当天,全市66个设置直播观赛“第二现场”的重点商场、街区、商家,吸引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增长16.5%。

“苏超”为城市注入活力,赛事举办至今,早已突破了体育赛事的单一定义,而是赛事与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