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招释放多重利好,招生计划增加,拔尖人才培养提速
2025-07-08 07: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葛灵丹 李睿哲 程晓琳

7月8日至9日,南京中考生将进行志愿填报。今年南京中招录取有哪些新变化?考生如何高效地填好志愿?7月7日,新华日报·交汇点客户端邀约近10所南京知名高中的招生专家“限时答题”,解读今年中招最新政策及相关亮点,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普高招生计划增加4531人

《2025年南京市中考指南》显示,今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约6.9万人,预计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可达99%以上。整体来看,今年南京招生计划有所上涨,共招75400人,比去年多4589人;其中,普高共招47338人,比去年多4531人。

伴随扩招,头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在扩大,南师附中晓庄校区和二十九中锦江校区首次进行招生,招生计划均为300人。两座新校区的启用,标志着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二十九中和十三中“六大名校”全面开启“两校区招生时代”。

各校招生计划也普遍增加。今年金中的招生计划是1070人,相较去年,新街口和江心洲两个校区总共增加100人,其中,新街口校区增加20人、江心洲校区增加80人。南京一中南校区普高计划招收540人、北校区计划招收720人,另外还有国际部50人,机会较以往更多。记者梳理发现,南京头部的“六大高中”12个校区扩招的规模达490人,优质资源的下沉成为考生家长眼中最大的利好。

此外,第一批次热点学校今年纷纷增加了普高招生计划——南京市第九中学去年计划招生870人,今年计划招生890人;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去年计划招生650人,今年计划招生670人;雨花台中学2024年计划招生860人,今年计划招生870人。

名校特色班型“上新”

在国家战略需求的牵引下,拔尖创新人才在高中阶段的早期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在招生班型上。

以金陵中学为例,金中很早便与南大和东大分别成立“准博士培养站”“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等“双高”合作平台;今年又推出“行健班”,聚焦高校强基计划,采用定制化课程、配备联合师资。“围绕‘行健班’的课程设置,我们已经进行5—6轮深度研讨,也经过多位教育界顶级专家的论证,有些课程在今年的高三年级进行了试点,学生反馈非常好。”南京市金陵中学副校长邢启华透露,“行健班”的课程从高一开始就有三年完整规划,此外还聘请葛军等大咖专家担任导师,同时借鉴人大附中、杭州二中等国内顶尖高中的成功经验,着力为每位学子打造专属的成长通道。

“学校成立了江苏省首个‘钱学森少年科学院’和‘钱学森科创班’,我们用最顶尖的师资团队、量身打造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学方式变革。”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学生处主任杨红表示,正是基于种种努力,竞赛保送、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等多元升学通道已成为该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续航保障”。

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今年与东南大学深度合作,开设“东大吴健雄班”等班型。南京一中拥有多个省级课程基地,已有61位院士先后在一中开设近50讲院士课堂,激发学生内驱力。

今年3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中华中学)”在中华中学雨花校区正式揭牌。中华中学副校长钱华告诉记者:“新高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中华中学有全省首家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课程基地,构建了从必修到选修的思维进阶体系:面向高一学生开设批判性思维校本必修课,面向高二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选修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高阶思维模式。”

两校区招生一体化管理

“同一所高中的不同校区,教学质量会不会不一样?”不少家长发出疑问。记者了解到,多所重点中学不同校区录取线会有差异,但教学资源相互融通。他们在师资班底、管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打破了空间壁垒,让不同校区的学生可以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中华中学兴隆校区与雨花校区形成“15分钟教育圈”。据钱华介绍,学校搭建跨校区听课系统,打造实时互通的功能室,让线上线下交流如同邻里串门般便捷,真正实现“距离近、人心齐、资源通”。

“今年我们是一个代码两个校区(龙江和锦江)招生,龙江校区590个计划,锦江校区300个计划。”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副校长王承红告诉记者:“锦江校区是今年的新校区,两个校区相隔1.6公里,骑自行车5分钟就到了。两个校区是统一化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配备、作息时间、活动设置、评价体系等都是统一的,但两个校区是两个录取分数线。”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副校长宋军也表示,学校所有备课组实行跨校区集体备课,且因为两校区录取线接近,所有教学资源可以完全融通。

“尽管录取分数线通常相差3—4分,但在统一管理下,不同校区的学生都能触摸到同样的教育高度。”南京市第九中学副校长吴昊介绍,九中长江路校区和震旦路校区统一调配师资,“很多老师可能今年在长江路任教,明年在震旦任教。两校区有各自的目标:长江路校区创建‘精品高中’,震旦校区创建‘城东第一高中’。”

志愿填报须理性判断

各校招生负责人纷纷亮出“锦囊妙计”,为家长和考生支招。

“志愿填报不是一锤子,而是持续动态调整的过程。”邢启华提醒,从现在到填报提交,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吴昊则直击志愿填报常见误区,提醒家长考生不要盲目笃信预测的报考名次,要学会测算分析。他给出实操指南:妥善保管动态口令卡,7月9日17:00前可多次修改志愿,但建议适当提前完成;平行志愿仍需谨慎,尤其要填好C志愿确保不滑档;填报后务必退出系统再登录查询,确保无误。

“志愿填报首先要有精准的自我认知。”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副校长刘少青提醒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要理智清醒、梯度合理、尊重孩子。客观评估孩子成绩、兴趣、性格,研究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推进率等硬核指标,“梯度填报”应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B、C志愿务必拉开档次。钱华也提醒:“今年总体的计划是增加的,填报志愿的形势会更复杂。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要留一点安全空间。”

面对即将踏入高中的新生,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学服务处副主任殷俊则给出“双轨建议”:这个暑假可适度预习高中内容,不必追求深度,只需建立对新知识体系的初步认知;开学后则要沉下心来夯实基础。他还提醒,身心健康、抗压能力等个人素养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也决定了孩子将来是不是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高中学习不应是盲目刷题,而应是朝向未来的准备。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招办主任赵珍宝表示,学校每年5月都会组织涵盖司法、医学、工程等10多个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为高一学生指路。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