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发布水稻绿色高产技术集成模式
2025-03-29 07: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杨频萍) 3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举办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科技支撑推进会,发布并推广助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技术集成模式。

推进会上,南农大水稻种质培育、栽培、土肥、植保、智慧农业等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依次发布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据介绍,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全程关键技术集成模式,综合运用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稻田杂草群落消减控草技术、水稻全程绿色智慧施肥技术和木霉菌联合秸秆还田土壤高效培肥技术等关键技术。该集成技术模式减少氮肥用量25%以上,提高氮肥利用率15个百分点以上,显著降低杂草发生量,减少化学除草剂用量,稳步培肥土壤,全面提升作业效率和精准度,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实现培肥、减肥、降草、节本、绿色、高效、优质的综合生产提升,能够有力提升水稻大面积单产。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组李刚华教授介绍,栽培本身是一种集成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气候变化、土壤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包含一系列技术的栽培方案。团队构建地方主要品种(类型)的全链条栽培技术模式,按“关键技术+推荐技术”形成不同的“明白纸”。在“明白纸”上,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被细致划分,每个阶段的栽培重点、物资准备、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一览无余,还配有主要栽培管理的示意图及病虫草害的识别图。李刚华以宁香粳9号的“明白纸”举例,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等按照时序标明,这种技术普适性很强,节本节力,不同颜色的肥料包衣,犹如不同节点的定时器,在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分期释放,一次施肥能管水稻“一生”。同时,团队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根据当地气象周期进行水肥管理,指导农户根据气象预测增施氮肥实现调控。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表示,单产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正整合农学、植保、土肥、农机、智慧农业等多领域力量,通过集成、协同,克服单一学科、单一技术的限制,推进这些关键技术集成为水稻绿色高产生产技术模式,进行有组织科技推广。“我们还对技术的可及性、经济性作综合分析,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到田、惠及到户。”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