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秉印通讯员何郁)近日,由江宁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江宁区司法局和江宁区律师行业党委举办的江宁区“党建+智能电网”产业链法律服务座谈会举行,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律师行业、智能电网产业链企业代表等共同开展智能电网领域法律服务工作交流。
“企业决定开拓海外市场之前,首先要做好风险防控,开展法律环境可行性调查研究、对当地的法治环境与知识产权法律等做好调查与评估,提前规避风险。如果没有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往往还没迈出国门就被卡住了。”座谈中,律师代表史蓓认为,企业还要严格遵守目标国和中国的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投资保护协定和项目地。现场,司法部门提醒企业,要持续提升国际视野与涉外维权能力、完善自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企业合规体系、建立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
像这样政府“搭桥”、精准护航企业“出海”的座谈会,今年江宁已经举办12场。“固定每个月举办一场不同主题的企业家见面会,更好地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国际经贸规则,提升企业境外合规经营和风险防控能力。”江宁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朱菁告诉记者,立足江宁产业发展特色,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链,江宁区司法局持续加强与涉外部门以及区内相关行业商、协(学)会的合作对接,匹配涉外企业需求,通过“涉外法律服务+产业链”护航企业发展。
江宁拥有外资企业118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1家;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18家,占全市32.14%。统计显示,2023年,该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9亿多美元。外贸依存度高,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多,建设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涉外法治能力是重中之重。
今年9月,江宁相继建成江宁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侨智港工作站,陆续引进律所及涉外翻译、公证、仲裁、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机构20余家,组建包括40余家机构、90余名专业人才的涉外法律服务智库,形成1个中心、2个站点、“N”个法律服务配套机构的涉外法律服务实战平台,构建“司法行政推动、市场需求主导、多元力量参与”的“1+2+N”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体系。“通过建设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助推企业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拓展国际贸易市场。”江宁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