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与交通局以智能建造为抓手,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在建项目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江北新区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两台智能塔吊正有序运转。作为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5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市政办公、商务办公、配套商业、公寓、市政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大厅等。项目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扬子江项目运行后,智能塔吊每天能完成40—50次运送,高峰期每天能达到100吨,80%的物料转运都由智能塔吊完成。
曾经,司机操作塔吊搬运物资需要在上百米高的塔吊控制室里,等待地面信号工发出“预备”“要主钩”“吊钩上升”等指令后进行操作。如今,施工现场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塔吊控制室内空无一人,操作工在地面,手持定位仪就能把物料精准运送到相应的点位。
如此庞大的塔吊是如何在地面就能平稳有序高效运行呢?笔者从施工现场了解到,主要是通过在塔吊上加装雷达与传感器建立全局地图,地图中所有3D信息进行位置标定,通过地球物理坐标系的统一,手持仪在工作区域内利用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信息发送给塔上主控系统。简言之,就是利用AI技术,通过在原有塔吊上安装智能设备清晰界定工作区域,形成工地地图模型,再利用手持仪操控塔上的控制系统,规划吊臂的动线和路径。
这套“无人驾驶”塔吊操作系统安全性如何?面对笔者的疑问,项目负责人介绍,系统利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结合AI算法,对吊钩和吊物进行目标识别,并对吊钩与吊物与周边物体进行动态距离计算,当距离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时,采取减速或停止的动作,保证运行安全。安全员在操作台也能够通过监控实时观测到吊钩与周边的情况。此外,地面联动台会显示重量、风速、力矩、高度、风向传感器、防碰撞、禁区状态等数据,手持仪的操作者通过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就可以实时了解。
看似如此复杂的一套系统,操作却比传统塔吊简单,工作人员(如司机)经过培训,合格后就可以上岗,大大降低了塔吊操作的技能要求。且塔吊司机不需要每天来回爬塔,在塔下工作区就可以完成吊装工作,塔吊利用率、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当前项目已经进入到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40%的物料需要用到智能塔吊。”
智能塔吊在扬子江智慧中心项目的使用,不但提升了建筑工地智能化水平,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与交通领域智慧系统的应用再增一抹亮色,也让扬子江智慧中心与“智慧”结合得更紧密,更令人期待。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与交通局负责人表示,在建筑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江北新区将进一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新主城,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