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珺璐
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江苏坚守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江苏如何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上做贡献?跟随省国动办组织的采访团,11月10日,记者来到连云港市,走进全球在建及在运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田湾核电站。
“如果走进一座核电站,你会对什么最好奇?最想看的地方是哪里?”对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知乎”上发起的提问,不少网友给出了“主控室机房”的回答。
走进田湾核电站的主控室模拟机房,“震撼”成为记者的第一感受。不用说正对面一排排复杂的仪表,仅仅是操作台上的近20台电子屏幕就足够让人眼花。“每一个操纵员都要同时关注6块屏幕,随时监控上面的信息变化。”田湾核电站运行处值长安然介绍,模拟机完全参照机组真实主控室1:1模拟,遇到突发和紧急情况一般要在几分钟内从数据中找到问题,操作设备让核反应堆停止工作,确保安全。一名成熟的操纵员需要5到10年的工作经历,熟练掌握100多门课程,经历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淘汰率极高。
小小的模拟机房是我国核电事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我国最早一批核电机房操纵员都需前往国外进修。在早些年的核电站,机房操纵员甚至有着“黄金人”的外号,即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操纵员,需要花费与人等重的黄金。“现在,我们在国内就可完成对操纵员的培养,打造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核电事业领军人才。”安然说。
初冬的连云港天朗气清。站在船山半山腰向东南眺望,6座已建成的灰白色核电机组矗立在黄海岸边,尽显现代核工业的整洁干练之美。山脚下,工人来来往往,运输材料的车辆川流不息,这是正在建设的田湾核电7、8号机组。今年5月,一台2000吨履带式吊车成功地用18根钢丝绳,给7号机组盖上重375.5吨的穹顶球带。这也意味着7号机组离正式投入使用又迈出关键一步。
“7、8号机组投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江苏核电党委书记张毅介绍,“届时田湾核电站装机总量超9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过7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40万吨。”
往海边走去,可以遥遥望见气象站。“核电站附近共有各类自动气象站22座。”省气象台副台长王啸华告诉记者,气象站每10分钟1次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信息,为核电站稳定运行提供气象保障服务。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除了气象监测保障,在辐射监测方面,我省也有如小型无人机核辐射检测系统等新设备、新技术为核电安全护航。“小型无人机核辐射检测系统可在半径5公里范围内快速完成空中放射性检测任务。”江苏核应急专家咨询组成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汤晓斌介绍,无人机与辐射检测系统的搭配不仅巡测范围广,还能同时对低空中的气溶胶等物质进行测量,并实现日常、实时的环境监测,助力核安全管理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