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在常州武进高新区创新产业园正式投运,这对工业园区规模化应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该项目由常州滨湖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携手共建,供能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为4200万千瓦时。项目共建设了1.6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和6035千瓦/10660千瓦时的储能设施,可为楼宇、厂房以及电动汽车等提供稳定可靠的绿色能源供应。据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武进区供电分公司总经理陈亮介绍,项目落地园区后,展示了多项微电网技术验证示范成果,包括能源高效协同管控、直流微电网、多种形式储能技术协同运行以及车网互动等,为打造绿色近零碳工业园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打造的微电网管控平台作为园区的“智慧大脑”,实现了对光伏、储能、充电设施及空调等用户侧调节资源的协同调控。陈亮表示:“通过分析天气、车流及历史用电数据,园区微电网能够精准预测用电需求,智能调度各类可调资源,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运营成本的优化。”此外,该管控平台还能有效聚合空调、空压机、产线等可调负荷资源,参与虚拟电厂辅助服务。
在创新产业园园区东南侧建有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微电网系统。该系统采用750伏直流组网架构,集成了64.4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车棚、2580千瓦时的储能设备以及13台总计最大输出功率达2200千瓦的直流充电桩,既能够与大电网相连,也可独立于大电网自主供电,可满足27个充电车位的用电需求。与传统的交流组网相比,由于省去了交流、直流电转换环节,能源损耗能有效降低10%以上。项目配备了锂电池、钠电池、150千瓦时新型水系金属电池这三种形式的储能设备,探索多种形式储能设备的协同运行。新型水系金属电池技术开发企业屹创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孙劲鹏称,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在相同体积下能储存更多电量;钠电池功率性能佳,支持快速充放电;新型水系金属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解决方案,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此次是国内首次落地应用这一新技术。创新园区综合运用多种储能技术,使储能系统兼具高容量与高功率特性,真正达成“电力足、充放快”的效果。
据统计,创新园区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台,具备良好的车网互动潜力,常州供电在此打造了车网互动市场化实景应用示范区。在园区内,已建成4处车网互动点位,配置了16枪位7千瓦V2G充电桩、2枪位60千瓦专用车V2G充电桩,运用“即插即充放”智能交互技术,车主可“无感”地参与车网互动:只需事先在园区微电网管控平台完成签约授权,之后每次停车后插上V2G充电桩,当电网有需求时,系统将自动开启反向放电,车主可实时获取放电收益。除签约托管模式外,车主还可通过常规即插即放、需求响应这两种模式参与反向放电。
凭借多元化资源配置,创新园微电网达成了增绿、稳网、降本、保供的建设目标。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用能成本约46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85吨,投资回收期约为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