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从“管”到“服”新路径——解构江苏交控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5-11-21 10:15:00
来源:
【字号:  】【打印

按语:春潮涌动处,正是扬帆奋进时。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如火如荼推进,江苏交控以“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的新答卷。江苏交控以“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自觉,用改革之“钥”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以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托举企业战略蓝图,以先锋动力,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本期关注核心能力升级: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之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为经济主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经济强省,江苏交通网络繁忙程度超乎想象。沪宁高速连接南京与上海两座长三角核心城市,车流量常年居高不下,每逢节假日或出行高峰,拥堵不仅影响出行体验,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沪公司)创新提出并实践“智慧扩容”理念,为解决交通拥堵难题打开思路。何为智慧扩容?宁沪公司运管中心工作人员胡永恺在接受采访中介绍,智慧扩容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拓路增道,而是运用数字赋能的新基建底座,配合工程配套措施和应急保障机制,建起全方位、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服务体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在沿线部署传感器和信息发布设施,精准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密度等数据,发布应急车道动态管控、可变限速管控、匝道智能控制等主动管控举措,实现感知智慧化、决策智慧化、管控智慧化,形成高效闭环。”胡永恺表示,海量数据被迅速传至智能分析平台,便可提前预测交通拥堵发生,根据实时路况自动生成最优管控策略,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自2019年在沪宁高速无锡段首次成功落地以来,智慧扩容成效瞩目。数据显示,无锡段启用相关措施后,通行流量提升12%,通行速度提高19%,事故率下降29.6%,平均拥堵时间减少48.7%。从经济成本看,智慧扩容的单公里造价不到物理扩容的1/40,节约资金的同时避免了大规模工程建设对环境和交通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江苏高速公路智慧扩容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入选2025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目前正在公示期。这进一步印证了该技术的重要价值与行业认可。

如今,智慧扩容里程已从最初的数公里延伸至近百公里,未来两年内,江苏还将建成730余公里沿江大通道智慧扩容工程。管控形式从路段级延伸至区域路网级,将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管理的跨越。这一系列进展,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江苏交控在推动交通领域高质量发展上的重要探索,为科技赋能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以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拉开序幕,江苏高网的数字化赋能,逐步破除“孤岛壁垒”。

“数据壁垒、资源不均、‘智慧’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集中难题。”长期在一线工作,省高速公路调度指挥中心王鑫深有感触。他深知,只有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构建智慧保畅体系、优化智能管控策略,才能提升路网通行效能。

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构建“1+10+N”管理体系,实现对路网全面感知、精准分析与智能决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网设置446处路面清障救援点、43处保险快速理赔点、35处消防前置救援点、30处120医疗联合备勤点,实现‘路保’‘路消’‘路医’高效联动。”王鑫告诉记者,中心通过科学研判,提前在18个收费站入口动态采取限流管控,累计采取204次枢纽和主线流量控制等措施,科学实施“应急车道+信号灯”动态管控,5436路摄像机配置AI智能监测功能,实时预警车辆临停、交通拥堵等异常事件,每日高峰时段动态开放487公里应急车道,有效防范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日均拥堵里程同比减少80公里,清障救援平均处置效能提升28%以上。

“双节”保畅,对高网调度来说工作压力巨大。王鑫回忆,今年10月7日,G2153淮徐高速徐州段因交通事故导致大流量拥堵5公里,“一路三方”采取远端诱导、临时管控、事故快处等措施,仅18分钟便完成被困人员救助与事故车辆转移,节约处置时间15分钟以上。

从“1+10+N”体系的扎实构建到AI²模式的创新升级,江苏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高网)以技术迭代推动路网运营服务迈向新高度。

自2021年开始,江苏高网已陆续在高速公路沿线按500米间距加密摄像机,全域道路有近17000路摄像机。为提升工作效能,构建了边云协同AI²工作体系,在边端利用研发的算法容器将摄像机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在云端利用三重治理分析技术,模型联动训练,实现路端事故事件的快速、精准发现。

技术创新中,如何打通技术和业务间的“最后一公里”,是亟待处理的难题。江苏高网大数据应用研究所副主管王一晨表示,将AI²与一路多方协同管控平台打通,使事故事件可以从发现、派单到处置实现全流程、实时化处理。在王一晨看来,只有提前发现、介入,才能最快时间处置,保畅保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高速公路服务区不再仅被视为简单的休息补给场所,而是逐渐成为旅途中追求品质生活多元体验的节点。

宁杭高速上,江宁服务区是距南京主城最近的服务区。去年5月,江苏交控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商运)与江苏宁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就江宁服务区(西区)租赁事宜达成协议,50天便完成经营模式定型、全业态招商及装饰装修等工作。交控商运董事长师华把这项工作称为“交控商运自营自管服务区的大练兵”。

如今,江宁服务区(西区)实施以自营自管为主,多种经营业态相结合模式。在1930平方经营区域内设置了13个店铺,自营及引进各类业态15个。自营的“交好运”商超,发挥供应链优势,提供千余种品牌,打造南京味道“金陵食肆”自营餐饮。“饭菜更可口了,超市的红牛、方便面等食品更便宜了。”“可以供我们选用的品类增加了不少,很多食品价廉物美。”络绎不绝的人群中,不少顾客大加点赞。

科技改变生活,智慧走进千万家。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上,交控商运打造了“交通+商管”品牌,开发数智食堂云平台,增强职工的就餐体验感。经过系列创新实践,商运自营服务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营业额和利润实现双增长。这样的成功探索,不仅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变革。智慧扩容、数字化赋能、自营服务区创新……江苏交控不仅提升了核心能力,更为国有企业在加快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样本。

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道阻且长、意义重大。通过智慧扩容减少物理建设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字化赋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服务区建设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可以说,如此积极转型即观照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为国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榜样。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江苏交控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郭蓓 江苏交控通讯员 黄思齐

作者:  编辑: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