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39摄氏度高温,从一楼到六楼反复逐个翻查表箱,汗水浸湿衣衫也浑然不觉,盛夏,徐师傅为用户排查水路问题;尽管手指冻得僵硬,也始终紧握听音杆,侧耳仔细倾听从地表下传送来的声音,冬夜,周师傅带着徒弟前往凤凰广场处快车道勘察路面漏水情况;在两会、国家公祭日、“苏超”等重大活动期间,他们身着黄色马甲坚守保供一线,以“零死角、零隐患”标准做好管线巡查、现场值守……晴日沾一身尘土,雨天裹两脚泥浆,是南京水务集团管线管理所“南水110”队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重要的窗口服务单位,管线管理所党总支坚持将党建工作同中心工作、同解决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南水110”党建品牌建设。秉持“闻警出动、快速反应、恪守承诺、保障供水”的服务方针,全体党员、职工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活力”的工作精神,全天候守护市民用水安全。
强政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南水110”凝聚力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党总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管理各环节。将总支委会研究作为办公会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支部、进班组、进一线。组织党员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枫桥经验”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坚持“书记领学、讨论研学、先进帮学、多样活学、反复深学”的常态化学习模式,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供水保供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党总支书记、二级党支部书记分别领办“书记项目”,深入社区一线调查研究,破解居民用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团结带领全体党员职工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在一线工作中亮身份、亮服务、亮承诺,五个二级党支部在维修、检漏、技术创新、对外服务、打击偷盗水等专业工作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形成“一支部一特色”生动局面。

近年来,管线管理所党总支获南京市国资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南京市国资系统“示范党支部”、所工会荣获省模范职工小家光荣称号。
抓队伍,锻造保供硬核铁军,提升“南水110”竞争力
总支强化党管队伍优势,苦练职工“基本功”,着力打造“沉着冷静、快速止水、处置迅速”的专业保供团队。南京市供水行业大口径供水管道爆管应急预案演练、可视化系统操作演练、岗位练兵竞赛、新老职工“结帮带”……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打造服务标准化、形象规范化、能力专业化的专业止水队伍、抢修队伍。

同时,集结验收、核查、巡检、检漏等力量,四位一体对供水管网定期“体检”。验收工人谨记班长的叮嘱:“闸门是管道系统的‘咽喉’部位,哪怕是一毫米的偏差,都可能在未来影响整个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地下管网环境复杂,闸门、消防栓等设施的维护必须常抓不懈。”闸门工认真开展大小口径闸门核查,消防栓普查,保证闸门运行正常、消防栓完好率100%。
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演练和维养,为应对突发状况积累了扎实的经验。近年来,检漏班荣获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城乡运行保障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称号,管网技术组荣获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在省市水务行业供水管道工技能竞赛中,管线管理所多名职工荣获省、市青年岗位能手和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抓技术,赋能智慧水务建设,提升“南水110”创新力
“南水110团队”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坚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第一时间解决百姓用水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建设综合业务系统和管网信息系统,推动数据共享整合、跨业务协同,实现对供水管网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预警预报、调度决策和维修保护,为管网生产运行、应急抢修及维护、规划设计、工程改造提供决策和服务。

开展多探头相关检测技术、智能消防栓应用、GIS数据将拓扑关系细化到户、供水维修人员装配可视化设备等技术创新的研究运用,积极探索卫星测漏、移动SLA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供水巡检等前沿技术,全方位提高供水管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供水管网GIS数据匹配融合项目荣获省第十八届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抓安全,强化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南水110”保障力
采用验收、供水设施核查、巡检、检漏等方式,多措并举对供水管网定期“体检”,减少管网漏水次数。通过前置验收程序,验收团队全程参与供水管网新改建工程施工、并网竣工管网验收接收,保证隐蔽工程质量达标。
严格落实供水设施维养标准,定期开展大小口径闸门核查,消防栓普查,保证闸门运行正常、消防栓完好率达100%。不断完善巡检、看护和暗漏检测工作,每日巡查2500公里,通过日常巡视、现场看护和定期暗漏检测,全面深入掌握大口径管网及过河管最新状况和数据,积极实施管线标识标记、管线保护硬隔离等安全保护措施,适时提出管网更新改造建议,不断消除管网漏水隐患。
抓服务,切实办实事解难题,提升“南水110”战斗力
军印花园小区由于地势较高,且产权单位拒绝投资建设泵房,居民多年来一直被水压低的问题困扰。管线管理所接报后迅速响应,报集团批准联合多部门实施改造工程,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端午佳节,居民丁女士送上亲手制作的粽子和盐水鸭表示感谢。这是“南水110”践行“先解决问题再说”理念的缩影。

高效处置的背后是科学的供水保障应急体系。100多名抢修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在锁金村、北河口、雨花东路、尧新4个站点。发现漏水险情,依托综合业务系统和管网信息系统,实现“5分钟出动、30分钟内止水”,抢修效率始终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为避开用水高峰期,他们常常选择在深夜作业,尽最大力量保障市民安全用水。”管线管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
“正吃饭呢,接到通知立马赶来了。”2024年大年初二中午,定淮门大桥下出现漏水打破了春节宁静。抢修人员兵分三路,仅用半小时关阀止水,由于漏点位于快速道,供水管道底部距地面约8米,开挖面大且较深,进一步加大了抢修难度。“尽管站在水中腿脚冻僵,但越快完成抢修,老百姓就越早用上水。”带着这份坚守,抢修人员通宵达旦16小时作战,次日早晨6时许恢复供水。

广志路口径800毫米主供水管道实施计划性停水施工,“南水110”青年突击队设置了5个便民供水点,为居民提供临时用水保障,还为独居老人、残障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160余次“一对一”送水服务。
暖民心,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提升“南水110”公信力
在芝嘉花园、朝天宫等多个社区开展广场水务便民服务活动,宣传用水常识、防冻知识、水务服务,上门解决居民用水问题等。长期在话园、东井村、陶李王巷社区开展帮扶,多次看望慰问社区困难群众、孤残儿童。主动上门为助残帮扶对象陈先生查漏并解决家中困扰多时的漏水问题。

检漏中心科长、所第一党支部书记吴阔海同志主动担当,先后赴西宁参与对口支援项目、赴伊宁开展专项技术援疆工作,与兄弟水司分享技术、经验,协助降低产销差、解决疑难工单、梳理应急预案,数次彻夜听漏查漏,展现责任担当。
近年来,“南水110”团队年均处理工单10万张以上,综合满意率超99%,平均检修漏点约1300处。2024年及时应对定淮门大桥等49次500毫米以上大口径管道应急抢修;完成国家公祭日、省市人大、政协会议、中高考、南京马拉松、秦淮灯会等29次重大会议、活动及传统节日保供任务。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保供水就是保民生。“‘南水110’队员们恪守保障地下供水管网安全第一要务,负责主城区约9900余公里的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平凡坚实的身影扛起了保障南京城供水的重担,24小时保障供水管网安全运行。”南京水务集团管线管理所主要负责人说。
(董朝阳 陆瑶 陈肖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