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土地上的中行印记——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助力描绘乡村丰收图景
2025-10-11 14: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号:  】【打印

在江苏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渔舟唱晚、稻浪翻金的场面在不同的时节持续上演。在这幅多彩“丰收画卷”的背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苏中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责任使命,紧扣农时节奏和地方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以实际行动托起果满枝、鱼满舟、粮满仓的希望与喜悦。

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中行当年新投放涉农贷款1878亿元,惠及农业经营主体11万户,新增粮食重点领域贷款73亿元,先后落地“海门家纺贷”“东海水晶贷”“吕四渔船贷”“丹阳眼镜贷”等多个乡村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方案,为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阳山品“甜”:特色方案浇灌“桃”产业成长

太湖之畔、桃林深处,江苏无锡阳山镇因“桃”而名、因“甜”而兴。每年七月,漫山遍野的阳山水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游人如织,已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金字招牌”。然而,这一“甜蜜产业”也存在生产链条长、运营成本高、销售周期短等现实压力,尤其在采摘旺季,桃企在采摘、包装、运输等环节需要集中投入,资金需求陡增。其中,本地龙头企业——无锡某水蜜桃公司近年来持续扩建标准化基地、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加大科研育种投入,资金压力较大。江苏中行深入开展调研,聚焦“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核定1000万元授信,助力企业实现提质升级。截至目前,江苏中行当年已为阳山地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3亿元,为“甜蜜产业”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不仅如此,江苏中行还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出“苏岗贷”“富民创业贷”等特色产品,并举办“蜜桃新农人”训练营,积极扶持新农人返乡创业。2025年以来,江苏中行已为阳山近30名新农人提供信贷支持超1500万元,帮助越来越多的“蜜桃创业者”在这里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吕四寻“鲜”:信贷投放护航渔业转型升级

启东吕四渔港地处黄海之滨,是江苏重要渔业基地,素有“黄海明珠”之称。随着传统渔业转型提速,当地渔业逐步对深海捕捞、加工增值、电商销售等新模式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渔场因缺乏标准抵押物,面临融资难题。江苏中行围绕渔场融资痛点,因地制宜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吕四渔船贷”,创新搭建“信用+产业数据”模型,聚焦船只更新、冷链升级和产销融合等关键环节,解决渔场融资难题,为渔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南通某家族渔场正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该渔场已稳健经营二十余年,近年来线上订单迅猛增长,急需扩建冷库、升级加工车间并完善电商平台。江苏中行为企业定制融资方案并附带行业分析报告,快速批复1000万元授信额度,助其实现转型升级。如今,该渔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远销全国,带动周边渔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江苏中行在启东地区涉农贷款余额已近55亿元,不仅为当地渔业转型升级解决了融资难题,更让“舟满鱼肥”的丰收图景在蓝色海岸线上生动呈现。

沭阳“稳”粮:专项产品助力粮食颗粒归仓

金秋九月,宿迁市沭阳县稻浪翻滚、机声隆隆,一年一度的粮食收购期如约而至。作为江苏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沭阳承担着保障“米袋子”的重要任务。然而,粮食收购环节资金需求大、回款周期集中,部分粮食收储主体因抵押物不足、融资渠道受限,面临收购高峰期资金紧张的难题。

江苏中行聚焦粮食收购关键节点,推出“苏农粮贸贷”等信用类信贷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取消抵押要求、设立绿色通道,实现资金“快批快放”,助力粮食应收尽收。

沭阳某粮食收购站是当地多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供应商,市场信誉良好、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在旺季有较大流动资金需求。江苏中行结合企业经营数据与收购计划,快速批复200万元“苏农粮贸贷”纯信用贷款,解决企业资金空档问题,保障农户及时售粮、企业有序收粮。

同时,江苏中行持续丰富普惠产品体系,持续推广“苏农微贷”“苏农市场贷”,并入围省级“苏农贷”风险补偿基金项目,推动更多信用贷款直接触达农业经营户。截至目前,江苏中行仅在沭阳地区就已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超4500户,为粮食稳产稳收提供了坚实的金融保障。

从盛夏桃林的“果满枝”,到夏末渔港的“鱼满舟”,再到金秋粮田的“粮满仓”,江苏中行以金融活水串联起江苏广袤乡村的“丰收四季”。未来,江苏中行将持续聚焦“三农”领域,精准投入金融资源,在金色土地上留下更多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的奋斗印记。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