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四项举措破解“检查扰企”难题
2025-08-18 09:5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扬州市司法局坚持监管和服务同步推进、减负和赋能同向发力,会同有关部门建成并运行涉企行政检查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施“亮码入企”“综合查一次”“安静生产日”“规范政企沟通”等四项举措,推动行政检查减频、提质、增效,打造涉企行政检查“高速路”,为企业营造“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将“好地方”扬州打造成为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的“企业友好型城市”。

亮码入企:手机一扫 阳光执法

扬州市应急管理局平台管理员在平台录入检查计划后,执法人员的手机端随即接收到检查任务,并自动生成行政检查码和行政检查通知书。在执行检查任务前,执法人员首先通过手机向企业人员亮出“行政检查码”,企业人员再通过手机扫码后当场获取行政检查通知书。

“‘亮码入企’检查方式非常规范严谨,充分保障了企业的权利,还能给执法人员打分。”中德(扬州)输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阅读完行政检查通知书后说。

今年,扬州市司法局推行“行政检查码”制度,明确对于不出示行政检查码、不出具行政检查通知书的入企检查,企业有权拒绝,有权投诉举报。企业人员可通过扫码当场查验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查看检查事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确保执法行为可溯源、可追踪。目前,平台累计录入检查任务5659项,亮码检查率100%,行政检查透明度和规范度显著提升。

综合查一次:多个部门合并检查

“半天查完所有项目,精准又高效……”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近日,一张联合检查通知书送到该企业:扬州市应急管理局、仪征市应急管理局、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执法大队等部门联合对该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这样的“组团检查”,得益于“综合查一次”改革。今年以来,扬州市聚焦数字技术赋能,不断深化平台应用与功能优化,将相近时段内不同执法主体的检查任务整合归并,实现检查计划“应联尽联”,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合并检查任务281项,全市入企检查次数同比减少32.5%。扬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起初担心协调难,现在平台自动匹配任务,执法效率反而提升了。”

安静生产日:柔性执法 助企纾困

7月22日,扬州市司法局、工信局联合印发《企业“安静生产日”实施办法》。

“不是不让查,而是要科学查。”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负责人介绍,《实施办法》明确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为企业“安静生产日”。在此期间,除根据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数据监测以及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行政检查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不得到本市辖区内的企业开展行政检查。在“安静生产日”期间入企检查的,必须在平台说明理由,司法行政部门严格进行监督。

此外,扬州市进一步深化“预约式”指导服务,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容错纠错空间,综合运用政策指引、教育提醒、规劝示范、指导约谈等非强制方式,帮助企业预防纠错。连续5年持续优化涉企免罚轻罚减罚“三张清单”,覆盖32个执法领域944个执法事项。1—6月,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办理涉企不予处罚案件813件,同比增长25.26%,累计为企业减免罚款3036.11万元。

规范政企沟通:有呼快应 无事不扰

制定出台《规范入企考察调研、指导服务和精简涉企会议实施办法》,从严格报备管理、严谨组织实施、严控频次时长等方面作出规定。

《实施办法》明确,除国家、省级机关统筹安排的入企考察调研、指导服务、涉企会议外,各有关部门组织或者牵头组织相关活动须提前2个工作日在平台进行申报,市、县分级审批,未经批准不得组织相关活动。相关涉企活动不得刻意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或陪同。

市工信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处处长李国喜介绍,各部门须凭审核通过的二维码亮“码”入企。企业人员扫码可查看入企主体、事项等相关信息,并可对入企情况进行评价。

《实施办法》还规定,同一企业一个自然月周期内接受入企考察调研原则上不超过1次,单次时长原则上不超过1个小时。同一企业一个自然月周期内参加的涉企会议原则上不超过1次,会议时长原则上不超过90分钟,对能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向企业部署的事项,不得要求企业人员参加现场会议。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姚爱国说:“我们已设立专门的涉企行政检查监督投诉渠道。针对未亮码入企、随意检查、处罚过重等问题,企业也可以通过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我们真诚欢迎全市企业家朋友向我们提供违规检查的相关线索。对于不规范检查行为,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形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等处理。” 高星月 扬司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