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剑: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2025-03-19 09:3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韩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并强调要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五个方面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制度型开放既是我国顺应国际经贸规则变化新趋势,应对全球秩序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作为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江苏已全面进入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有能力也有责任当好制度型开放排头兵。

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关税战持续升级,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外在表现看,全球化遭遇逆流,引发人们对全球化问题的反思。但恰恰是全球化的低迷期和调整期,也在同时酝酿一场新型全球化的革命。数字化、绿色化与全球化的深度融合,无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核心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拓“全球南方”国家大范围国际合作的全新道路,形成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源。中国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更加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好地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江苏推动高水平开放,要通过制度型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如何更好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找准制度型开放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如何瞄准新质生产力变革的对外合作领域,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如何加快形成开放与改革、开放与创新、开放与安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些问题都迫切地需要给出答案。

“规则开放”是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国内规则完善,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建设的开放。主动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加大数字贸易、绿色贸易、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规则探索力度,是当前江苏“规则开放”的重点。进一步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数据流动、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大压力测试。将高质量实施RCEP融入到各地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关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地,高标准实施协定贸易便利化规则、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指导企业更好利用原产地规则做好关税筹划。在数字经济领域,对标DEPA在数字税收、数据本地化、数据跨境流动、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开展更大力度的探索,在绿色低碳领域,加强对国际低碳认证、碳足迹标识、碳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等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应对。此外,重点跟踪我省外贸开拓的新市场,包括中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帮助企业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规制开放”是通过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与国际规制有机协调、互借互补的开放。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塑造,最终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和秩序规范。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是维护开放安全的内在要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有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作为保障。积极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我省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加大开放。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例如,针对跨境电商碎片化、海量化、信息化的特点,运用智慧监管和集成监管等新模式,前移风险防范关口,为收结汇、退税、退货提供贸易过程溯源、验证等服务。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提高资金清算效率,落实便利化措施,完善新型离岸贸易风险防控体系。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科技前沿领域积极探索沙盒监管制度,更好平衡创新与监管。

“管理开放”是通过国内改革破除阻碍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制度型交易成本,建立有利于要素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的开放。深入研究世行B-READY评估体系,逐项分析指标内容,根据指标体系变化,对应调整现有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性制度,深入落实《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加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让数字政府、法治政府与营商环境相互融合、一体建设,持续治理“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现象,推进我省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真正把企业“感受度”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政策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加大宣传、事后回访、评价力度,擦亮营商环境江苏品牌。

“标准开放”是构建与国际有机协调的标准体系,以降低消除国内外标准差异形成的市场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的开放,对于完善投资贸易便利化管理体系,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软联通”,涵盖投资、贸易、环保、能源、数字、基建、农业等领域,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围绕我省“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发展要求,加强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推进产业标准输出,积极引领优势产业产品标准建设。引导江苏生物医药、高端纺织和新能源等优势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一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从国内国际标准衔接的角度,加快推进合格评定领域国际合作与互认,打破妨碍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加强CCC认证绿色快速通道政策宣传,确保惠企政策落到实处,为企业进入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仅为自身重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更是为全国探路,更好统筹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更好统筹国内与国际,更好统筹开放与安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更高水平的制度供给,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为全球化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生动诠释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江苏自贸研究院院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

作者:韩剑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