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剑荣: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2025-03-12 09:51: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沈剑荣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深刻领会这一要求,必须既要知己更要知全局,将区域协调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战略全局中考量,牢牢把握自身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将总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落实到我省区域发展实践中去。

以更高站位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用全局思维为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筑了“四梁八柱”。这就要求江苏发挥国家重大战略融合互动、开放联动的桥梁纽带功能,联动实施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战略,主动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对接,发挥好江苏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长板,携手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利用,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支撑作用、枢纽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以更强责任增强对全国的辐射带动力。总书记先后召开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对统筹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加快崛起、东部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进行部署,为塑造南北联动、东西互济的空间发展擘画更清晰的蓝图。这就要求江苏把握好“因地制宜”的方法论,立足各区域比较优势,打破行政壁垒,畅通对接渠道,统筹谋划优化面向全国的产业布局和民生建设,促进资源空间有效配置,促进不同能级、类型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多措并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当地内生发展动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成为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策源地和排头兵。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江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叠加优势,积极探索跨战略协同、跨区域要素共享和产业互动的新路径,答好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在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江苏新作为。

在融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上走在前。进一步扬江苏所长,扛起“服务上海、联动浙皖”责任,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合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形成“策源在上海、生产在两翼”的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链一策”联动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编制长三角产业链图谱,加快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经验总结推广,进一步推动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挥在长江黄金水道上承东启西的突出优势,一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同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强化国家重大战略省级统筹对接合作,更大力度对接高端要素资源。深化链接京津冀、粤港澳大院大所“创新源”,加快构建长三角—粤港澳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等新型合作载体,促进科创、产业、人才等资源跨区域交流共享。强化与央企合作“新势能”,联合设立更多研发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等新型经济形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找准制度型开放“链接点”,学习借鉴粤港澳等地制度型开放经验做法,开展自贸区先行先试、服务业开放试点、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政策探索,增强联动发展、融通衔接的合力和效能。

在进一步提升经济大省区域协调发展辐射带动力上走在前。既要体系化、品牌化开展好对口支援帮扶协作,在全国继续走在前列,更要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优势互补,深化基础设施“联通”、开放载体“联建”、产业科技“联创”、能源资源“联供”、营商环境“联构”等联动协作,助推中西部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实施“五大计划”专项行动,着力抓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构建东西双向开放枢纽支点,更好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作者:沈剑荣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