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路宝:携手实施国家战略 共同打造实践样板
2021-11-23 10:28:00
来源:新华日报
0
【字号:  】【打印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化”和“高质量”的要求,围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蓄力未来发展,瞄准打造长三角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的新空间,由盐城和上海、常州、苏州携手,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

打造产业集聚的实践样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研究推进一批重要合作事项、重点建设工程、重大专项行动,落地一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跃升。共筑制造业新高地。全面融入长三角分工体系、主动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特别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溢出效应,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围绕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强链补链,做大“体格”、做强“体能”、做优“体型”,紧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延链,挖掘“潜能”、智慧“赋能”、提标“扩能”,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共筑服务业新高地。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按照“核心示范带动、片区互动融合”的原则,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基地定位相匹配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推动片区之间功能互享、商贸互动、融合互促。发挥好宜居宜业的环境优势,引进长三角地区教育、医疗、康养等高端资源,做优做强做旺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共筑旅游业新高地。放大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依托荷兰花海、中华海棠园、斗龙港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资源,推进新丰、伍佑等传统风貌特色老镇活化与提升,推动文化与旅游、生态与康养融合发展,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会客厅和康养地。

打造开放合作的实践样板。以面朝大海的胸襟、海阔天空的视野、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地负海涵的情怀推动开放合作,既各扬所长干好“自己的事”,又通力协作做好“我们的事”,让上海和常州、苏州等地的科创资源、外资资源、产业资源在这里高效对接、汇聚融合。更高水平推进“载体共建”。创新产业发展基地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持续加大开发建设、要素保障力度,用市场化的方式全面开展交通、教育、医疗、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全方位一体合作。积极搭建多层次合作对接平台,充分利用上海进博会、常州工业装备博览会、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盐城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的广泛影响和带动效应,不断放大西伏河创新大会、郁金香文化节等特色品牌的联动效应,更好释放产业发展基地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更大力度实施“政策共商”。秉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理念,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凡是有利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目标定位的政策,大胆探索、大胆突破,努力形成集聚长三角高端要素的最强磁场。更实举措落实“利益共享”。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彰显大格局、不打小算盘,探索建立产业平台全域统筹规划建设和招商运营机制,联合编制储备项目库、产业资源库,形成联合招商、共同开发、收益共享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通过市场化合作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强变量,激发推进区域合作、加快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

打造绿色发展的实践样板。筑牢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在绿色自然生态、绿色产业体系、绿色能源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系统发力,探索将更多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将产业发展基地作为一个“生态经济特区”来谋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用好每一寸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严格执行能耗“双控”政策,推动碳排放评价与环评、能评融合,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加强区域内生态廊道建设,通过林地绿地、郊野公园、区域绿道串联,形成绿色田园、古朴乡村、现代城镇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设一批体现水绿盐城、鱼米之乡风貌的特色田园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打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长三角“养人”福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新典范。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文章,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然生态功能全面提升,护好长三角美丽风景带、捧好绿色发展金饭碗。划定生态岸线,坚决保护好串场河、通榆河、斗龙港等生态廊道,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为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路径、提供范本。

打造改革集成的实践样板。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藩篱的制度性约束,提高区域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吸纳能力。增强科创硬实力。围绕培植“研发沃土”、打造“科技蓝天”、建设“创新牧场”,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拓展提升各类研发中心功能,大力发展“域外创造+盐城制造”离岸研发合作模式,努力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产品发布地和新技术试验地。树牢校地一体、共建共享的理念,重点承接长三角高等教育资源的辐射转移,在便仓高水平建设新高教园区,支持高校师生把科研论文写在盐阜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发改革原动力。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等改革试点经验做法,积极谋划一批先行先试改革事项,力争每年都“新增一批、深化一批、推广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努力实现资源对接、要素共享、优势互补。提升环境吸引力。学习上海、常州、苏州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更加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和民生服务互联互通,不断打通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堵点,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和创新创业活力的营商环境,让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资源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作者为盐城市委书记)

作者:  编辑: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