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宗峰
近来,全国多地正加强生育力保护工作。11月25日,湖北省枝江市政府办在一份政协提案答复函中提到,全力保护育龄妇女生育力。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贯彻落实生育支持政策若干措施电视电话会议。一系列动作,持续引发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生育力,大意指伴侣双方生育后代的能力,主要包括顺利怀孕、健康度过孕期、保证子代健康等的能力。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少人生育观念、生育意愿受到冲击,出现不婚不恋、婚而不育等现象,保护生育力正变得日益紧迫。
生育力不佳,不仅会导致劳动力逐渐减少,还可能对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构成挑战。而且,生育力并非仅是生理的、个体的、家庭的,也是技术性的、社会性的,将深层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以创新为例,人口和创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人口却是创新的“基础变量”之一。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多是创新的巨大优势——人口多、市场就大,人才就多、研发投入就多,而市场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研发。在IT、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用户多更是显著优势。这不仅是因为人口多会带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还来源于“用户会参与创新”等良性机制。保护生育力,保护的就是“生产力”“创新力”。
今天,“生育友好”已成为不少城市的发展目标之一和招才引智口号,但让“生育友好”可感可及依旧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持久努力。如,针对生育、养育、教育“三育成本”等的提高而导致的“不敢生”问题,有必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等手段,减轻养育后代的压力;针对不孕不育发病率较高而“不能生”的问题,应继续完善不孕不育预防、治疗及辅助生殖系统,强化筛查力度,将不孕不育的预防关口前移,等等。
“生育友好”也需要在人口观念上“对症下药”。今天,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口观念依旧存在,动辄称“中国人口太多了、少一些才好”,将抚育人口当成纯粹负担,这既不符合生育伦理,也有违客观事实。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有关部门到各地政府,出台了鼓励生育的一揽子政策。尽管力度不一,但都导向明显,指向鼓励生育、保护生育的正确方向,这些都离不开观念转变带来的推动。反过来,也只有当人口观念得到进步,全社会就人口问题才能达成更充分共识,公共政策才可以得到更好推进和落实,“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才能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