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 丨570字宋公碑,镌刻着不朽初心
2021-03-22 10:4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0
【字号:  】【打印

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充分反映江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激励全省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工办、省档案馆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新江苏客户端和中国江苏网联合承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支持的“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江苏省百件红色基地馆藏珍品征集展示”正式上线。今日推出第三期。

宋公纪功碑

“长堤南起华成北迄淮河,约八十华里,底宽二十一公尺,顶宽三公尺五寸,高度七公尺八寸,动用现币粮食共五十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元……”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内,矗立着一块近两米高的石碑,570字的碑文记录了80年前的一项伟大“民生工程”——宋公堤。

宋公纪功碑碑文

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北上先头部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白驹镇(位于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胜利会师。同一天,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跟随黄克诚部一路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供给部部长宋乃德被任命为首任县长。

宋乃德

宋乃德到东部沿海地区察看民情时发现,日夜奔涌的大海,除了美丽,还有灾难。位于黄海之滨的苏北阜宁县,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海啸侵袭。“修筑阜东海堤,保护民众生命财产!”1940年11月23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刚迁到盐城,宋乃德就向政委刘少奇递交了《关于批准修筑海堤的报告》。

报国为民是新四军铁的担当。筑堤的提议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支持。刘少奇回复宋乃德:“新政权刚刚建立,要办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是应该先抓大事。什么是大事?凡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

新四军纪念馆

“无情的海啸年复一年地摧残,毁灭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百姓家破人亡,抗日民主政府绝不能坐视不管,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这海堤一定要修。”1941年2月召开的阜宁县第一届参议会上,宋乃德毅然做出承诺:“修筑海堤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发行100万元公债,以盐税作抵,由政府偿还。”1941年5月15日,新四军带领苏北万余民工开工修筑捍海大提。为保证海堤顺利修筑,宋乃德派专人组织几十辆牛车从30多里外日夜送水,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将新购进的12万元的军粮送达工地。

“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7月31日,1条高3米、绵延45公里的捍海大提筑成。大堤筑成第二天,海啸便翻腾而至,水位较1939年大潮高出20厘米,时间延长20分钟,但新堤高大坚实,屡经冲击依旧稳如磐石。

大堤不仅护佑了沿海百姓,更筑起了一道凝聚军民情的坚固长城。阜宁人民无不欢欣鼓舞,遂公议将此堤定名为“宋公堤”,以媲美范仲淹在苏北修筑的“范公堤”。时任阜宁县参议会副参议长、著名士绅杨芷江先生为此撰写《宋公堤记》,并勒石立碑,作永久纪念。

80年来,这道蔚为壮观的长堤阻挡了无数次海浪侵袭。“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流传于盐阜大地的民谣,道出了万千百姓的心声。星海横流,岁月成碑。伫立碑前,激越澎湃的涛声回荡耳畔,万人筑堤的场景犹在眼前。“人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庄严承诺,如这巨龙般的大堤,岿然不动,历久弥坚。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苑青青/文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