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硬核“20条”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
2024-03-08 11:30:00
来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字号:  】【打印

围绕发展壮大江苏民营经济,破解企业目前最愁、最盼、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黄金时间》邀请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我省新近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节目分上、下集播出,本期为上集内容。

王荣飞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少华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

余 雷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刘云生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

李晓愚  特约评论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荣飞: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鲜明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高度重视,今年1月5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细化、实化,是指导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有力推动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提振发展信心、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发展动能、加大要素供给”“助力做优做强、推动创新发展”“强化权益保障、稳定发展预期”,围绕这些方面,提出了20条含金量较高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聚焦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聚焦民营企业“最愁、最盼”,具有较强的江苏辨识度,干货满满。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张少华:民营企业是我省科技创新中最具创新精神、创业活力、创优实力的中坚力量。目前全省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80%以上的专利授权、研发投入来自于民营企业,70%以上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建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技创新和市场一样,也是有风险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省科技厅2023年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有12条具体举措,比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荐民营企业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民营企业牵头重组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连续5年每年给予5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

我们多渠道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一是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机制。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企业可以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协同攻关。二是请“企业出题”,我们来帮助寻找“答卷人”。支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凝练所需要攻关的项目,通过一定的渠道组织省内外优势团队联合揭榜攻关。此外,还建立了“技联在线”。企业可以通过“技联在线”来找技术、找成果、找专家、找团队,帮助自身解决技术难题。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刘云生:我们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来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比如,联合省科技厅创设的“苏创融”政银产品,通过合作银行挂钩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专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2023年末,“苏创融”政银产品已经支持3.1万户企业、放贷金额1440亿元、平均利率4.12%。目前“苏创融”的合作银行有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江苏省农联社、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有需要的企业可以向这些银行咨询。

缺乏抵质押物是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时面临的常见困难。人民银行对此一直高度关注,努力采取措施纾解。比如,不断强化中小微企业数据信息的归集、应用,帮助银行对企业“精准画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比如,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优惠利率的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将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情况纳入相关考核,引导银行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这些举措,目前银行对于缺乏抵质押物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过去不少因为没有抵质押物而不能获得贷款的中小微企业,现在都能够获得贷款,并且利率还比较优惠。

企业如果有融资需求,除了向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有意向的银行申请,还可以登录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平台上有各家银行的金融产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银行和金融产品。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张少华: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省份之一。2019年,专门建设了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目前云平台已汇聚近1000家机构,集成包括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5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超12000多台(套),领域涉及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等15大类,基本覆盖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我省主要产业门类。企业可以通过省云平台、各个高校院所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查询所需仪器信息、联络方式和预约服务。

所有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并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管理和社会监督。同时,对企业因购买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而产生的费用,我们将通过创新券政策给予一定财政资金补助。

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旗:对我省企业来说,目前有2种途径可以快速获得专利保护。

一是专利申请快速预审通道。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各地设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心可以对一些特定的产业领域开展专利申请快速预审服务。例如,我们省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领域包括高端装备和新材料这两大类,审查周期一般在3-6个月,比常规途径要节约近一年时间。

二是专利申请优先审查通道。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规定,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时,符合相应的技术领域和条件,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南京代办处提出优先审查申请。申请人只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在线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南京代办处审核合格后,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荐,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符合条件后将优先审查。通过优先审查通道的,发明专利审查周期一般在4-8个月,效率比较高。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两种渠道提供的都是公益性服务,不会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余雷:为了帮助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我们采取了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在组织服务上为广大企业免费“诊断”找准“病根”。每个企业都不一样,都是个性化的,开好“药方”,有助于帮助企业知道怎么转,也欢迎企业积极参与各地诊断工作。二是编制分行业指南。去年发布了动力电池行业实施指南,今年还将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编制指南,帮助企业知道先进的场景是什么样的,明白怎么转、怎么改。三是树立标杆。通过细分行业,选出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通过对标来引领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同时,企业在“智改数转网联”中还要大量投入,为此财政专门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前三年每年都是12亿元,今年又安排了12亿元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培育一流的民营企业。围绕我省确定的50条重点产业链和16个重点集群,着力梳理准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重点企业。准链主企业一般5家左右,骨干企业20家左右,重点企业100家左右,梳理建立包括5145家的重点企业库,制定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第二,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走专业化的创新之路。第三,建好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我省围绕公共服务体系出台了支持措施,下一步将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公共支持,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荣飞: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围绕科技强省、制造强省的目标,着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上下功夫,明确提出了“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打造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目标是加快培育100个左右未来科技领域的领先企业,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余雷:关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基本参评条件。第一,首先要有“专精特新”的特色、特点。“专”就是专业化,“精”就是精细化,“特”就是特色化,“新”就是创新,核心就是要有独门绝技。第二,从事的领域最好是产业基础领域,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这些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相对紧缺。第三,“专精特新”有一定门槛,各位企业家可以登录江苏政务服务网具体了解一下流程,在线办理,手续也比较简单。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荣飞:围绕建立多元化政企沟通机制,畅通民企诉求渠道,主要建立了三种机制。一是建立“面对面”沟通交流机制,要求省、市、县发展改革部门主动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安排部门领导与民营企业“面对面”的沟通,直接倾听民营企业的诉求和建议。二是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推进机制,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加强与统战、科技、工信、司法、市场监管、工商联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来努力形成同向发力、共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建立民营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实行转办、承办、督办、销号“三办一销号”制度。对于民营企业提出来的诉求和办理意见,要定期调度、跟踪督查、及时销号。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些机制,定期倾听民营企业的诉求意见,真正把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落实好,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高质量发展。

特约评论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晓愚: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如何能让这支生力军生机勃勃、元气满满呢?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不能靠企业单打独斗,而是要营造社会创新生态,其中政策环节至关重要。这次的政策有三个亮点:

第一,政策制定不是依靠单一部门,而是多个部门联起手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肯定是综合性的,因此多部门联合施政势在必行。

第二,政策导向从过去向企业输血转变为重塑企业造血能力。政策重点转向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只有有了内生动力,创新才能持久,我们的“小巨人”才能真正茁壮成长。

第三,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常态化意味着政策是持续、稳定、一以贯之的,而沟通交流意味着政策是在与企业互动中不断更新、完善和迭代的。

作者:  编辑:张苏宁  
附件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