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正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回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创伤,“大封锁”模式造成生产停摆、供应链中断、贸易和投资萎缩,金融市场动荡,许多国家陷入困境。从发展趋势看,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暴风雪”,更可能是漫长的“寒冬”。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深度衰退,收缩幅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应对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推出空前规模的财政货币政策,在避免经济衰退的同时,也造成全球债务水平急剧攀升。疫情后的“K形复苏”,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有可能强化本已上升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倾向,并将继续塑造全球政治格局。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结构性变化”。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生物技术向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方向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日新月异,在给医疗健康技术发展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可能改写生命伦理,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东升西降”的态势加速演进,国际经济格局将加速重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继续跃升,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与围堵将趋于长期化,并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总之,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进入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更加动荡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如何在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增大确定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高韧性社会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高韧性社会》一书便是这方面成果的核心内容。
本书前两章在分析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高韧性社会的内涵以及打造高韧性社会的框架结构,随后八章对高韧性社会的八大能力展开阐释,最后两章聚焦中国高韧性社会建设,进而对高韧性社会的新范式进行展望。全书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高韧性社会的架构结构,即五大阶段和八大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二十一条行动方案。
一是“危机识别”阶段,核心能力是“提早预警”,对应的行动方案是进行系统性扫描,建立预警机制,进行沙盘推演和复盘反思。
二是“快速反应”阶段,核心能力是“敏捷反应”“指挥协作”和“动员沟通”,对应的行动方案分别是建立分级高效响应机制,科学决策、精准出击;形成中央与地方、各区域之间、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统一思想,发动基层,稳定民心,透明沟通。
三是“抗压恢复”阶段,核心能力是“分散缓冲”,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建立后备体系,缓冲意外冲击;构建模块化结构,防止系统性崩溃。
四是“变化创新”阶段,核心能力是“多元包容”和“融合创新”,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塑造多元化的组织,制定统一目标,把具体决策权下放到一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大胆推动流程变革。
五是“布局未来”阶段,核心能力是“前瞻洞察”,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加强前瞻性思维,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平衡多方利益,设计科学的长效机制。
本书以新冠疫情为脉络,从社会、城市、企业三个层面将上述五大阶段和八大能力与中国社会韧性进行对应和评估,基本结论是中国在“敏捷反应”“指挥协作”“动员沟通”“分散缓冲”“多元包容”“融合创新”等能力上更为突出,而在“提早预警”“前瞻洞察”等能力上还有待提升,总体结论是中国社会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显著突出,体现了第三方视角对中国社会应对外部冲击强大韧性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