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婕
年中“成绩单”出炉,我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GDP增幅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有不小进位,表现令人瞩目。探寻进位背后的深层动能,“融”字成为解锁发展的密钥。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全市以“跳出镇江发展镇江”的宏大视野,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大趋势,在融入大格局、推动大融合中寻求并实现发展的最优解。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
在镇江经开区,一场招商模式的创新实践引人注目。招商团队绘制“要素匹配图”,将杭州拱墅区的总部经济资源与本地制造优势精准对接,瑞莱体外诊断试剂项目正上演精彩的“双城记”。这不仅是项目落地,更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城一地”的思维早已打破。镇江深知,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区域竞争力并不在于“肌肉量”,而是取决于城市群协同的“神经反应速度”。依托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镇江积极将自身发展脉搏深度接入区域协同大动脉。
今年5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科普联盟成立,随后发布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共享科普资源清单近200项。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科普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市科技企业借势融入,与长三角创新主体开展深度技术对接与合作,为区域创新注入“镇江动能”。
“镇深”互动则是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精彩手笔。将深圳作为对接大湾区的桥头堡,我市每年常态化举办市级招商活动。从长江之滨到珠江之畔,频繁互动结出硕果。仅今年1-5月,新签约项目中来自大湾区的有17个、占比7.8%,总投资约75亿元、占全市8.2%。
这种主动拥抱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协同大棋局的战略自觉,为我市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了更高能级的竞争平台,产业升级因此获得宝贵机遇。一批批优质项目加速落子,成为镇江经济的新增长点。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158.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外资项目比重超过8%,新入库列统投资200亿元。
抢抓政策东风,融合驱动转型升级
政策红利,是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我市敏锐捕捉国家“两新”“两重”政策机遇,全力融入、精准发力。
走进大赛璐安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项目生产线高效运转。1.58亿元总投资撬动设备全面更新:淘汰老旧设备61台,引入自动化、高效能新设备50台(套)。这不仅形成年产400万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规模,更实现了能耗与排放的“双降”。大赛璐的实践,正是我市将政策红利深度融入企业技改和绿色转型的缩影。
截至目前,全市申报“两重”和设备更新项目69个,30个入围国家清单,预计争取资金9.3亿元,较去年劲增60%。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强力驱动企业驶入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快车道。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跃居全省第四,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借力政策深挖消费潜能,同时为经济循环注入活力。根据7月11日调度情况,全市家电活动累计销售订单达26.1万笔,家装活动销售订单超4.6万笔,电动自行车销售约5.3万台,汽车更新约1.4万辆。
当前,政策东风正转化为挖掘内需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澎湃动力。
创新产业融合,开辟经济增长新赛道
融合之道,同时体现在创新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开辟增长新赛道上。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便是点燃消费引擎的关键。
创新消费场景,一张“票根”撬动商文旅融合。今年清明小长假前夕,我市在全省首次平台化、市场化发布“银发+票根——岁月鎏金票藏时光”服务消费创新产品,以联票形式开展惠民促消费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空间。服务消费创新、商旅文体融合等多重动能叠加,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消费图景。据市商务局监测数据,小长假期间,重点监测的40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0.7%。
“苏超”期间,“1张赛事球票=1张景区门票/1坛香醋/1张打卡兑换券”等系列政策,将体育赛事与文旅资源、醋文化、商业消费深度融合。此举超越了简单的“搭车宣传”,实现了精准的“深度营销”与价值转化。游客的“过境游”得以延伸为“深度游”,“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被有效激活,商文旅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融合的深度,更在于空间与功能的交织。我市将文旅商融合深度融入城市更新和全域发展蓝图,《镇江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首次将“高附加值文商旅消费集聚区”列为重要支撑,为城市更新注入文旅新活力。
历史文脉在融合中焕新。玉山大码头遗址展示馆成为古渡文化新载体;西津渡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相隔数百米的京畿路,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巧妙引入网红店铺,“五一”假期期间的夜间消费盛况获央视两天内三次关注。
市区商圈的转型步伐也在不断加速,打造“强引流、强聚集、强体验、慢生活”的文商旅融合消费集聚区。大市口经折巷、水陆寺巷、白莲巷等老街巷积极引入近百户咖啡、轻食等新业态商家,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为城市注入青春活力。
消费融合呈现涟漪效应。上半年,全市社零增长6.3%、排名全省第五,增幅高于省均1.3个百分点。受“苏超”、夜经济等融合业态拉动,重点景区接待游客量、游客消费同比大增30.3%、27.8%,银联在镇异地文旅消费结算增长34.7%、高于省均4.9个百分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镇江的生动实践深刻印证了:发展的视野决定发展的高度。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协同的大战略,深度对接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创新推动产业间的大融合——在“融”的智慧与坚定行动中,镇江不仅收获了当下经济数据的亮眼攀升,更明晰了未来在更大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