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秋冬季是观测长江江豚最佳时节。近日,在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畅洲水域,8头江豚集体亮相,或吐水嬉戏,或逐浪觅食,活泼可爱。
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随着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实施,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镇江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长江镇江段五峰山水域、三江营水域等多处出现“母子豚”及江豚群。近两年在长江镇江段的江豚“能见度”越来越高、成为“新晋网红”,已是生态镇江的一张名片。
江豚跃舞的和美图景背后,是“长江大保护”筑起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把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对293公里岸线和沿江区域进行整体规划,优化长江岸线空间,唱响了新时代长江之歌。
动真碰硬,守护一江碧水
深秋时节,扬中市八桥镇红旗村堤顶公路外江滩依然一片翠绿,空中俯瞰,像是一条环绕的绿丝带。很难想象,这里作为原华生新材料有限公司地块曾经污水四溢的模样。整治复绿后,工厂变为湿地,“生态伤疤”蜕变为“绿色氧吧”。
在镇江,这样的蜕变一直在发生。句容市下蜀镇六里村的一处山坡旁林木郁郁葱葱,透出一股自然野趣。曾经,这里露天堆放了大量固体废物,噪音严重扰民。
改变遵循着相同的发展逻辑——开展工业“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落实“生态要提升”的重要任务,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靠江吃江”的产业布局一度令镇江遭遇“重化围江”的困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留一江清水、绘岸边美景,“生产岸线”变成了“生态岸线”。
下猛药、治顽疾。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治”字当先的生态环境污染整改整治工程,狠抓“4+1”,着力破解“重化围江”。从2006年开始,镇江已经开展了五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化工生产企业压减至79家,总数较2006年下降85%以上。
生态修复,江豚逐浪成常态
长江生态好不好,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就是江豚。这些年,“微笑天使”在长江镇江段频频出现。
据统计,2023年,长江镇江段、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种群数量分别达到34头、26头,分别占长江干流江苏段江豚总数的28%、21%。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频繁现身,正是长江大保护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实施污染整改整治、环境保护修复、绿色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优化等工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去年,《镇江市长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重点围绕长江岸线保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加快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开展港口码头污染治理、强化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打造生态岸线,还长江底色。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力争全年完成湿地修复1000亩,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81万亩。
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我市成立长江禁捕工作专班,完善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落细十年禁渔工作。
15秒接听举报电话、20分钟到达举报现场、24小时沿江值守巡护……2021年,润州区组织退捕渔民成立和平路街道护渔队。去年7月,这支队伍荣获2022年度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伍一等奖,为全省唯一。
岸渐绿,水更清,江豚频现,长江镇江段的水生态保护进入一个全新阶段。2023年,我市长江干流断面水质均保持Ⅱ类,通江支流断面水质保持均在Ⅲ类及以上,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排名全省第一。
向新向绿,大江奔涌向未来
推进长江大保护,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算好环保账的同时,要算好经济账。
绿色低碳、优化结构,打好产业发展提升战,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聚力培育高含绿量、高含新量、高含金量的“四群八链”。今年1月至7月,全市“四群”“八链”分别完成开票销售2226.9亿元、1991.2亿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工业领域是主战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省级绿色工厂39家、市级绿色工厂157家,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近期,我市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探索建设“零碳工厂”“近零碳工厂”。“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其碳排放、能源消耗约占全社会的70%,对镇江市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市工信局节能处有关人士表示,工厂是绿色制造的主体,开展“零碳工厂”“近零碳工厂”建设,有助于引导工厂以科学降碳为目标,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规范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行为、提高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绩效、促进工厂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
绿色工厂——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正积极布局“零碳工厂”“近零碳工厂”建设:企业厂房建筑采用节能设计,实施“节约用能+光伏建设”,每日形成能耗报表,紧抓单位产值能耗,减少用电量,加装光伏幕墙并在屋顶设置分布式光伏,每年节省用电量1315.1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500吨……“希望将建筑节能、绿色低碳和数字智造相结合,确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工厂’建设方案。”企业负责人对绿色未来信心满满。
推动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之核。《镇江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重点工作》),强调创新引领,明确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组织产学研活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任务,以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解码“质变”的关键。
江苏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4.5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工作人员娴熟地操作着自动化设备。钢铁手臂稳稳地抓住电池,精准放入电池包。仅十几分钟,一个电池模块就生产完成。公司副总经理步建荣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你看到由这些电池包组成的电储能产品如同‘充电宝’,能将新能源电力的富余电量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期再释放出来,起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的作用。”
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推动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今年,我市明确实施“876”创新引领工程,将“新型储能与氢能”作为“7”中的未来产业重点推进。《重点工作》将此纳入其中,提出在推进“876”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聚焦“四群八链”的“卡链处”“断链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0项以上,探索“揭榜挂帅”“赛马”“里程碑”等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以上。
守护一江碧水,镇江画卷徐徐铺展;长江奔流不息,奏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