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从“看”客到“玩”家 “水经济”激起新浪花
2025-09-15 09:24:00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打印

记者 露莎

这段时间,在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波兰国家赛艇队的31名运动员正进行为期12天的封闭集训,全力备战本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赛艇锦标赛。

一艘艘赛艇,在专业运动员奋力划动下破浪前行,如离弦之箭。而就在太平河这片水域上,与之相映成趣的,还有一个个桨板、卡通冲浪艇穿梭于水间,激起阵阵欢笑声与水花声……

扬州,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赏水上园林、寻古城水韵。而如今,从乘坐传统画舫在瘦西湖里赏景听曲,到登上“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沉醉在古运河的灯影流转,再到奋楫争先、亲水弄潮的互动畅玩,扬州的水,不再只是一道被观赏的风景,而是从文化的背景板走向体验的主舞台,成为一个可以走进、触摸甚至重新塑造的立体消费空间,链接着历史与当下、文旅与体育、休闲与社交。

空间之变

从泛舟观景到全域玩水,消费场景多维裂变

说到扬州的水上游,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定是在瘦西湖泛舟赏景,听着船娘动人的民歌小调;抑或是漫步在古运河畔,看杨柳拂堤,感受烟火人家的惬意……而如今,这种与水“阻隔”的空间正被活力打破:在七河八岛开阔的水面上,皮划艇、赛艇划破平静,帆船的白帆迎风鼓荡,游客不再是风景的旁观者,而是破浪前行的参与者。

“这是我第三次因为赛艇特地来扬州了。”这个暑假,上海游客刘佳敏和好友相约扬州“家庭游”。她说,以前来扬州只是赏园林、逛古城、坐游船,在一次陪同孩子的研学游中了解到扬州的水上运动,体验后全家成了“赛艇迷”,“在扬州划赛艇,周围是碧水绿树,耳边是清脆鸟鸣,在生态美景中运动,体验感太好了。”

刘佳敏的体验,恰是扬州水上消费场景从“线性河道”向“立体水域”转变的写照。传统的泛舟观景模式,将游客与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温和的、保持距离的欣赏,消费行为被严格限定在航线之内。而生态科技新城凭借其开阔、优质的水域资源,率先引入皮划艇、桨板、赛艇、帆船等互动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彻底打破了这种“静观”的单一模式。在这里,水不再是阻隔的风景,而是可触摸、可驾驭、可竞技的运动场和游乐场。

这种转变,并不是“替代”,而是互补与共生。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不少游客晒出“白天体验水上运动、傍晚泛舟瘦西湖、晚上坐游船看演出”的扬州新玩法。刘佳敏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在“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上拍摄的照片。

如今的扬州水上游,古运河与瘦西湖通过光影科技与文化沉浸,将“静观”的体验做深、做精,守护着扬州水文化的诗意与静谧;新城则以“动感”破题,开辟出年轻化、活力化的新赛道,吸引了追求健康、社交与挑战的新消费群体。据统计,来七河八岛参与水上运动的人从最初寥寥数十人扩展至如今的每年万余人次。

时间之变

从季节限定到全时运营,水经济全年不落幕

2024年11月,寒意已经让人裹上棉衣,但太平河上却“热气腾腾”。来自全国的200余名选手齐聚扬州,参加2024年“京杭大运河”皮划艇马拉松系列赛总决赛(扬州站)。他们以艇为笔,以桨为墨,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绘制出一幅动人的运动画卷;划桨声、水花声、欢笑声,共同编织出一曲生机盎然的运河交响曲。

赛事带来的不仅是瞬间的喧嚣。正如来自太原的选手刘先生所说,很多爱好者追着比赛走,因为当地没有合适的水域。这揭示了水上消费的新逻辑:优质水域正在成为稀缺资源,能够常态化开展水上运动的目的地,将获得持续的消费吸引力。

新城抓住了这一机遇。“这几年我们利用水资源优势,举办了多项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新城党工委委员王恩春表示,每年端午节常态化举办龙舟赛,今年暑期还联合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举办了“逐浪七河间 研习八岛趣”第二届扬州七河八岛“玩水趣”暨暑期研学季活动。

如今在扬州,水的“时间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清晨,宋夹城保障湖水域上,晨划的桨板爱好者以运动开启一天;白天,亲子皮划艇教学、企业水上团建赛艇活动让水面欢声不断;夜晚,古运河上的沉浸式演艺为游客端上文化盛宴。即便是以往的水上淡季——冬季,也催生了“暖舟”体验,将围炉煮茶搬上游船。

“我们要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品牌、年年有爆款。”王恩春说,新城将围绕“水乡风情、水工文化、水上运动、大运河生物多样性”四个主题,擦亮“三水一多”名片,进一步优化旅游路线,串联起七河八岛的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为扬州运河旅游再添新亮点,让亲水消费真正实现四季不断、日夜皆宜。

内涵之变

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生态圈,消费能级持续跃升

水经济的变革,最深层次体现在价值内核与产业逻辑的重塑。在扬州,水不再只是观光的背景板,更是驱动产业融合、提升消费能级的核心动能。

在新城,水是产业的催化剂。2024年5月,江苏省水上运动创新发展中心在新城揭牌落成,这不仅是为了承接更高规格的赛事,更是为了构建一个集训练、科研、赛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高地。其带来的不仅是赛事期间的短暂客流,更是专业队伍的长驻、培训体系的建立和高消费人群的持续流入,形成了一条涵盖装备销售、技能培训、赛事服务、健康餐饮等的完整产业链。正如一位皮划艇马拉松参赛者所言,水上装备“从几百、几千到上万元乃至几十万元都有”,这背后是一个庞大且分层的中高端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水上+”的融合模式正在全市范围内深化。今夏的“玩水趣”研学活动,巧妙地将水利探秘、水上竞技、非遗传承等多元内容融为一体,推出了六条主题线路。这意味着,消费者支付的不再是一张简单的船票、门票,而可能是一整套包含教育、文化、运动、娱乐的综合服务方案。从泼水狂欢的亲子时光,到帆船体验的极限挑战,再到非遗手作的文化沉浸,水成为了串联各种消费场景的“金线”,其产生的价值是单一门票经济的数倍。

“这种内涵的转变,标志着扬州的水经济从‘利用水’的观光阶段,迈入了‘运营水’的产业生态阶段。”扬州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表示,观赏和运动的一静一动,相辅相成、互为导流,共同构成了扬州水经济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系统,既满足了游客对扬州历史文化深度体验的期待,又回应了市民和年轻群体对高品质户外生活与时尚社交的追求。

开业半年来,划客皮筏艇俱乐部迎客5000余人次;7月以来,“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幅达65%;每年万余人次赴七河八岛参与赛艇、桨板、帆船等水上运动……一个个数字证明,这片碧水所激荡起的,已不仅是旅游的浪花,更是以水为媒,贯通文体旅商、激活文旅发展的澎湃浪潮。这条独具特色的水上消费升级之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