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数宣 记者 程宝军
近日,扬州威速货物运输有限公司通过移动端“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提交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及车辆道路运输证申请,仅7分钟即在线收到加盖电子印章的证照文件,实现全程“无纸化”“零跑腿”。
据悉,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办件量已突破67万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首季度办件量即达35万件,超过去年全年总量(32万件)。办件量跃升的背后,是数字技术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深度赋能。
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孤岛”
“35家分店变更负责人,原本以为要跑断腿,没想到一个工作日全办结了!”大参林(扬州)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经办人孙女士回忆起最近一次业务办理时感叹不已。她的经历,折射出数据共享的魔力。
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揭秘:数十家分支机构能实现一日变更,得益于跨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原本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工商、税务等信息实现“秒级响应”,配合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技术,让“掌上办、异地办、限时办”成为常态。
从“材料成堆”到“无纸化流转”,从“多地奔波”到“一网通办”,企业办事效率呈几何级提升。孙女士算了一笔账:以往办理分店变更需准备200余页材料、耗时2周以上,如今通过数据共享平台,不仅材料精简90%,办理时间更压缩至8小时内。
流程再造:构建“并联快道”
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壁垒后,扬州乘势启动流程再造工程。近日,江苏拓卡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办理年产9000吨汽车配件、电工仪表配件等技改项目时,宝应生态环境局进行流程再造,将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办理由传统的接续申请“串联”模式变为同步办理“并联”模式,实现“一次申报、双证齐发”。“10个工作日,就同步办好了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证,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拿到“双证”的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此类改革并非个案。在工程建设领域,我市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通过数据预审、容缺受理等机制,使项目审批时限从平均120天压缩至30天内。今年以来,全市已有约20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流程再造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重塑了政府服务逻辑——从“部门等事项”转向“服务跟需求”。
场景创新:延伸服务触角
数据赋能的持续深入,催生出更多智慧政务场景。4月3日,宝应县档案馆与数据局签署《档案查阅便民服务协议》,设立档案查询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推进档案与政务服务群众的深度融合。
宝应县档案馆保管利用科负责人陈霞说:“我们首批将婚姻登记、土地确权等9大类民生档案纳入共享服务平台。群众只需在政务中心一站式申请,最快半小时就能够拿到证明。”这项创新使“数据跑腿”替代“群众奔波”,充分彰显了技术的温度。
移动端服务同样亮点纷呈:500多项高频应用入驻“苏服办”平台,近千个事项支持手机端申报,涉审材料双向EMS全免费。扬州正以“不见面审批”改革为抓手,构建“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体系”。
生态构建:打造智慧服务链
不久前,扬州安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昇收到“扬企通—易申报”平台的短信提醒:“工信部新修订出台《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请相关企业点击链接查看政策要点。”该平台通过企业画像分析,自动匹配政策需求,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在制度层面,扬州持续突破创新:推行“免证办”减少证明材料,实施“云联勘”提升审批效率,建立信用承诺制降低制度成本。未来,将以“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三大品牌为引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4年,扬州坚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Ⅱ类地区数据条线进位明显。从数据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跨越式增长,到“政策找人”,各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扬州用数据重构政务服务逻辑。当数据共享成为常态,流程再造形成机制,场景创新不断涌现,更加智慧化、便利化、人性化的营商环境新生态正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