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通过“支部嵌入项目”促村集体增收
2025-10-02 07:51: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李 刚

“家人们快看!这红通通的辣椒面,用的是自家晒的本地椒!”初秋时节,天刚黑,邳州市港上镇十房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党支部书记杜学富正在直播间里铆足劲捣石臼制作辣椒粉。辣椒粉飞溅,呛得连打3个喷嚏,他却笑道:“手工捣的才叫香!”刚跳完广场舞的大姨们笑着围观,串门的大爷们搬着小马扎助威——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全村的“致富磁场”。

今年,邳州市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等难题,推行“支部嵌入项目”工作,将发展项目与基层党支部建设深度融合,鼓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项目经理”,带领群众走出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新路径,让党支部站在经济发展最前沿。

见到新河镇杲楼村党支部书记吴渊时,他满脚尘土,头顶上的木纤维还未来得及清理。“支部嵌入项目”工作推行之初,他将目光投到闲置的村小。新河镇板材企业相对集聚,江澎、鸿信等6家木业企业年产值近3.2亿元,每年向周边采购切削板皮70万到90万张。杲楼村针对产业强链补链实际,投资20万元建设旋切厂,年加工原木5000吨,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二期将于10月投产,预计可年增收50万元。“空闲地块‘长’出的项目,增收已超村集体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吴渊自豪地说。

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海英表示,“支部嵌入项目”的核心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支部牵头谋划项目、党员带头参与项目、群众共享项目收益,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支部引领,找准增收“新赛道”。议堂镇潘庄村联合江苏昕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智能玩具加工厂。“村民利用空闲时间来干活,在家门口就能拿到稳定收入。”党支部书记潘大春表示,龙头企业把触角延伸到村,村集体收取相应的管理费,每年可增收5万元。他们还与邳州农商银行、邳州市交控集团探索党建共建项目,打造集金融驿站、交控慧生活便利店、快递驿站于一体的便民综合服务体。

为保障“支部嵌入项目”工作有效运行,邳州市建立一整套的工作机制,打破资源瓶颈,破解“无米之炊”问题。

7月30日,邳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了一场研讨会,4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村里闲置空间多,怎么用起来增收”为主题,谋实招、亮新招。

炮车街道宋圩村基础相对薄弱,但村“两委”不等不靠不要,开展“思维风暴”谋发展。他们看上衣物防尘罩这个“小生意”,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负一层200余平方米空间,仅用20天就建成了衣物防尘罩加工点微型项目。虽然比不上大项目的收益,但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还能为20余名村民提供工作机会。宋圩村党总支书记宋恒飞说,项目收益“点亮”了村里800多米主干道,村民的心也“亮堂”起来。

促进多元发展,拓宽强村富民路。如今的邳州,各村(社区)党组织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多种类型的集体增收路径。

东湖街道辖区有106家各类培训机构。3月23日,街道利用二庙社区自有社区用房,成立隆丰湖教育集团教育综合体,为散小教培机构提供标准场地。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闫自永透露,街道408名社工,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兼职招生,在服务居民的同时还增加了个人收入,集体经济也实现了良性循环。

“楼下便民、楼上富民”,港上镇十房村产业多点开花,种植的农产品有苹果、蓝莓、红心萝卜等。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搭建“快车道”,村党组织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直播间从只有几个人,发展到最高1.2万人同时在线,并积累了近万名粉丝。村集体注册了“石坊春”品牌,用苏北老乡的真诚和朴实、村集体的信誉,“卖真货、打品牌、涨粉丝、增收入”。

如今的邳州,一个个增收项目落地生根,一片片希望田野硕果累累,组织强、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据统计,通过实施“支部嵌入项目”,邳州市490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达37个,2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