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实干笃行。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徐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力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顺利跻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行列……这座奋发进取、向新向上的城市,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改革成绩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关键之年应有关键之为。今年,徐州如何应势而为,迎难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大力度
机制改革“落地有声”
3月1日,我省首部合法性审核工作方面的政府规章《徐州市行政合法性审核工作规定》正式施行。
给行政权力“划线”,为合法性审核“赋权”。徐州创新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查工作格局,保障机制改革“落地有声”。
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近年来,徐州在机制改革领域动作频频,成果丰硕。
去年一年,489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至主城区运行。事业性质行政执法机构精简40%,市级城管执法力量下沉一线。
今年2月底,徐工汽车混改落地,以64.44亿元的融资金额创下近五年来全国商用车领域最大单。
市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国有平台公司重组整合和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徐州积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要素市场日趋活跃。
全国首个“数字金库”投入运营,成立区域数智协同发展联盟,淮海数据交易中心交易额达1.2亿元。徐州在数字经济时代抢占先机,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下转07版)
站在2025年这个全新起点上,徐州将以钉钉子精神转好改革落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政府系统59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县级国资监管,“一企一策”推动市属国企转型发展。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造公共数据服务一体化平台。
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推进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深入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
全面建立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持续向主城区放权赋能,完成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
随着一批批改革举措的加快推进,徐州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正不断向纵深迈进,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蓄力赋能。
优服务 营商环境提质提速
企业省内迁移不用往返跑;开设分店,可以直接办理“一照多址”营业执照……
从“进一门”到“最多跑一次”,从“不见面”到“一网通办”,表面上看只是减少企业办事的次数,实质上是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供给。
通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徐州已经实现90%以上事项“一网通办”。去年,徐州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更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办件量位居全省前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成为徐州营商环境的新名片。
“数据跑路”不仅跑出了企业的获得感,更体现了徐州深耕营商环境建设的决心。
去年,徐州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3条”,积极开展“惠企政策暖企行”活动,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徐州经营主体总量达到146.9万家,彰显出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
为持续提升市场能级、激活发展引擎,我市营商环境优化举措也在持续“更新”。
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最具发言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体抓好营商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徐州今年继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民营企业诉求表达渠道,打响“政企交融汇”“作风会客厅”品牌,搭建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年,我市将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全年计划净增“四上”企业1500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4%以上。
“对企业检查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减少检查次数,可以让我们一门心思谋发展。”徐州市华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安环部部长张洁的话道出众多企业的心声。
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徐州正积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加强行政检查执法监督,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做好减法,实现多方减负。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营商“软环境”赢得发展“硬实力”。
大视野 双向开放“活力迸发”
当前,徐州面临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叠加机遇。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为徐州插上“腾飞的翅膀”?答案就是“双向开放”。
“把生意做到全球去!”去年一年,徐州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拥抱全球大市场。进出口总额1150.5亿元,新增外贸企业600家,服务贸易额增长28%,中欧班列货值增长52.6%;
持续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平台能级。2024年,徐州新增省级外资研发中心3家,中德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获批省级国际合作园区。
扬开放之帆,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高地——
徐州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大潮,建设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
提升“世界聚合力”,需要建强载体。积极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强链补链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全面打造“水运徐州”,争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计划2025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420列以上,铁水联运量增长15%。
从“买全球”到“卖全球”。今年,徐州计划培育7条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落地苏豪金属交易中心,新增外贸企业200家,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10%以上,不断提升我市开放发展活力。
以“双向奔赴”的姿态,稳外贸、稳外资,切实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今年力争增资到账1亿美元,落地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计划实施对外投资项目35个。
改革巨轮破浪前行,开放潮声愈加激越。当前,徐州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敞开大门谋发展,不断擦亮高水平开放的“徐州名片”,开创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