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余樟睿
记者 鲍仁 通讯员 黄楠
“材料一加工就断,到底是什么原因?”今年6月,在其他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之时,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某企业却因一道工艺难题陷入停产。找不到故障根源,产品无法按时交付,企业面临巨额损失。情急之下,企业负责人向市失效分析联合实验室求助。
“通过层层追溯,最终锁定核心症结——焊接工艺参数设置失当。”该企业负责人深感庆幸,原来不当的焊接参数导致气孔缺陷,形成应力集中,引发断裂。“在实验室专家团队协助下,不仅准确找到了材料断裂的原因,还得到了焊接工艺控制与实时监测方面的专业指导,成功挽回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该企业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个例。“没有高端人才与设备支撑,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研发分析能力,往往停留在‘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扔’的状态,不明所以的报废导致了巨额损失。”市失效分析联合实验室项目负责人、质量监督检验院机电检验部副部长施文彦介绍,实验室整合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顶尖机构的人才技术资源,并开放共享龙头企业的高端设备资源,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精准诊断”替代“盲目报废”的新路径。
自去年成立以来,实验室已累计提供失效分析服务160余次,覆盖汽车零部件、新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多个领域。
这160多次“诊断”的价值,远不止于解决单个企业的燃眉之急。实验室系统梳理这些宝贵实践,建成一个动态更新的“失效分析数据库”。“将分散的‘病例’转化为可共享、可复用的行业智慧,‘失效分析数据库’已成为可供随时查阅的‘技术教科书’。”施文彦介绍,通过对历史案例进行大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产业链企业技术人员与实验室专家可迅速识别特定材料、工艺或设计在特定工况中的失效规律与高风险点,分析周期缩短60%。
以太平洋精锻科技应对北美客户汽车部件“断齿失效”的案例为例,数据库详尽解析了失效根源——齿根部位因夹杂物超标引发局部应力集中,完整记录了企业台架实验数据与市质检院化学成分分析、微观缺陷表征技术的协同应用过程。案例中优化熔炼工艺以严控夹杂物、改进齿根设计降低应力集中等针对性措施及验证效果,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解决方案。
环球传动泰州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公司副总经理汪浩介绍,通过学习太平洋精锻科技的失效分析案例,公司技术团队掌握了严格控制夹杂物和表面缺陷等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王牌产品“精密滚子链100-1”上,成功解决了产品表面状态在传动过程中易引起应力集中、导致疲劳或断裂的问题。“经过优化,该产品的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相比原来提升了70%,为企业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收益。”
“这实质上是对龙头企业宝贵‘技术诀窍’的一次提炼和呈现。”市失效分析联合实验室专家、质量监督检验院技术负责人李兴根表示,数据库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广大中小企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学习并掌握行业顶尖企业的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法。“这种知识的开放与共享,不仅提升了单个企业技术能力,更推动了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整体竞争力提升。”
下一步,市质量监督检验院将持续优化实验室功能,上线检企共享版“检验人员培训系统”,帮助企业解决标准学习、在线考核与实际操作等培训需求,同时“质量医生”平台也将上线,实时解答企业质量难题,为我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坚实检测技术支撑。